|
政大外交系教授陳秉逵。(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4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中關稅戰全面升級,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陳秉逵向中評社表示,中國選擇“硬碰硬”的策略,是在爭取未來談判的有利地位;而美方看似強勢的施壓,其實本質仍是為了讓中國能坐上談判桌。
陳秉逵強調,這造成了美中經貿脫鉤的可能性,會是非常嚴重的後果,但現階段恐怕也很難實現。雖然美方在政策語言上常提及脫鉤,但實際上要全面實施的成本過高,尤其在全球化已深度融合的產業鏈中,美中貿易互賴早已無法輕易切割。
陳秉逵是美國馬里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合作、衝突理論、全球治理。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已演變成美中關稅大戰,陳秉逵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從經濟結構與量體來看,中國是目前唯一能與美國正面衝突而不立刻屈服的經濟體,這讓中方在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空間。
陳秉逵說,在這一波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中,跟美國貿易關係愈密切的國家,反而被懲罰得愈嚴重,中國當然也意識到這一點,但同時中國也知道,如果美國百姓沒有中國的產品可用,生活也不會好過。因此,中國現階段的戰略就是與美國“硬碰硬”,直到美國出現讓步為止。
這樣的戰略,不是沒有風險,但卻有清晰的邏輯與目標。陳秉逵認為,中方目前並未關上談判的大門,反而是透過施壓與強硬作為,來塑造未來的談判籌碼,讓美方明確知道,中方若未得到合理條件,寧可選擇經貿對抗也不會輕易退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