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舉行“給我時光機,找到媽媽的除籍證明”記者會。(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4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台“內政部移民署”近日要求陸配與子女需在3個月內完成繳納大陸戶籍除籍證明,否則註銷台灣戶籍一事,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評,限時3個月非常荒謬,相關程序設計不合理,以及政府的行政溝通斷裂等多項爭議。
移民青陣線也提出五項訴求,1、建立清楚、可追蹤的申訴與行政救濟管道;2、公布具同等效力的佐證文件清單,減輕舉證負擔;3、合理調整補件期限,反映實際跨境辦理時程;4、提供行政資源支持,避免基層與民間成為緩衝墊;5、正視移民家庭的情感創傷,建構長期支持系統。
此外,移青陣也將持續推動三項行動,包括發起遷移不會被遺忘、身分不能被撤銷的社群故事串連;呼籲“監察院”調查政策起始與執行過程;並將本事件納入2026年民間團體將撰寫的兩公約國際人權審查報告。
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今天舉行“給我時光機,找到媽媽的除籍證明”記者會,包括越南配偶二代的理事長劉千萍、大陸配偶二代常務理事李依靜和劉俊良等人出席。
李依靜指出,“移民署”僅給予三個月補件時限,卻未考量疫情後兩岸航班銳減、票價飆漲等實際困難,許多當事人從台灣前往戶籍地需歷經多段交通,根本無法如期補件。她質疑:“哪一位政策制定者真正跑過流程、排過航班、請過假?”她呼籲應依據實際辦理時間將補件期限調整為一年或兩年,並明確公告補救配套。
移青陣指出,補件內容與佐證標準模糊不清,導致當事人多次被行政單位“踢皮球”。李依靜對此說,不少人持有大陸的地方派出所回函、台胞證或戶口本等證明文件,卻不被“移民署”採認,導致舉證無門、權益受損,甚至面臨被“不自願除籍”的處境。她要求政府應公布可接受的佐證清單,確保程序透明。
對於陸委會日前拋出的“四大類型具結保證”,劉千萍認為,應限期內公告申訴補件困難者的類型、人數統計,並且對應四項類型的涵蓋率,確保有無掛一漏萬。她也擔心,所謂的“具結保證”法律保障效力為何?在民眾對公民身份法規的信賴保護原則感到無力時,陸委會的具結保證卻連正式格式、申請管道都還不明,何來保證?
劉千萍提到,這次“移民署”粗糙對待早年落地生根的中國大陸新住民家庭,很多不同背景新住民有目共睹,“移民署”的粗糙行政,顯示整個“內政部”對移民背景家庭的社會處境距離遙遠,然而“內政部長”劉世芳至今保持沈默,令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