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生李依靜接受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近期陸配及其子女若未能在三個月內補齊除籍證明,將面臨台灣戶籍被註銷的爭議,台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生李依靜向中評社指出,這場風波凸顯出台灣社會長期未曾正視移民群體的真實處境與心理需求,“我們不是被推開的人,我們是在這裡生活的一群人。”
李依靜是陸配家庭的第二代,母親來自大陸貴州,父親則是台灣人。她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談及自己從小的經歷,坦言社會對於陸配家庭的歧視言論從未真正消失。
李依靜提到“我在國小二、三年級的時候就曾被同學問,你媽媽是不是“共匪”?即便已過去十幾年,但這樣的語言,現在仍時不時浮現。”她認為,兩岸政治情勢近年趨於緊繃,讓這類標籤更容易出現在公共討論中,也讓移民子女成為輿論下的邊緣人。
李依靜指出,應該要就事論事,而不是先從身份標籤開始分類,像這次的除籍政策,真正應該被檢視的,是行政機關在程序設計上是否合理,補件時限是否與實際跨境作業時間相符,而不是一味質疑當事人“忠誠度”是否足夠。
她觀察,台灣社會長年未曾真正認識陸配這一群體,也缺乏機制去理解他們的背景與認知差異,可能從未好好理解過這些人(指陸配)過去在大陸是經歷過什麼教育、接受什麼樣的國族敘事,而這些經驗如何影響他們在台灣的生活與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