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市議員李中。(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4月14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中國國民黨籍台中市議員李中今天出席中台灣產業座談會建議,台灣勿太早對美談判,以免承受不平等對待,應視日、韓等國談判的結果而後動。此外,他不認同賴清德主張產業“脫中入北”,形同放棄南方60億人口市場,且中國大陸現在祭出台積電在台生產晶片輸入零關稅政策,反而在替台灣保護台積電,“脫中入北”不宜。
“脫中入北”是指台灣企業投資方向脫離中國大陸,加強投資北方國家,例如美國、日本、歐洲等國。
根據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11日發佈的《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調整了進口晶片原產地的認定標準,現在規定晶圓的“製造地”將被視為晶片的原產地。這意味著,超微(AMD)、輝達(Nvidia)等委託台灣企業代工的晶片將豁免於中國對美國產品施加的125%懲罰性關稅。這有利於台積電、聯電在台生產的晶片銷陸。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4日赴台中地區考察經濟建設概況,由藍委楊瓊瓔邀集官方有關單位與中台灣26個產業公協會一同召開“研商美國提高關稅32%對中部產業影響評估及‘中央’地方支持方案會議”,包括國民黨籍“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藍委廖偉翔、綠委何欣純、白委麥玉珍等人與會。
李中代表台中市議會列席表示,過去曾經在對外貿易協會工作過,注重地緣政治的議題,對於這次美國高關稅挑戰,他個人認為,美國有兩大目的,第一就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大戰,第二則是美國想假借關稅解決自身的國債問題。
因此,李中建議,台灣政府在對美國談判時不要搶當第一批,因為台灣相對無話語權,應等到韓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或區域對美國談到基礎的關稅條件後再接著去談,免得台灣被美國高關稅壓住,逼台灣將鉅額外匯存底轉為長期無息美債,因此他建議第一策略應該先“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