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經院長張建一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7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灣出口美國貿易金額持續上升,2月一度超越出口中國大陸。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不排除未來台灣對美出口持續超越中國大陸,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但他認為這無關貿易依存度,是看產品別,因特別是ICT(資訊與通訊技術)、晶片出口到美國,若國際大廠要移到印度,那也會變成出口印度暴增。
台“財政部”統計,台灣2月對美國出口達到117.7億美元(歷年單月次高)、佔比28.5%,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117.2億美元、佔比28.4%。4月最新統計為,對美出口27%、對陸28.4%。
張建一分析,2月就發生出口美國超越出口大陸,再加上對等關稅影響,為減少台美貿易順差,台灣出口美國的AI伺服器增加,加上大陸內需市場變弱,還有中國大陸的生產製造遇到美國關稅影響等。不過目前台灣出口大陸的比重平均還是比出口美國高,只是對陸、對美的差距確實愈來愈小。
張建一,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博士,歷任台“中央銀行”理事、中油常務董事、彰化銀行董事、陽明海運董事、亞太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櫃檯買賣中心董事、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商業總會經貿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委、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兼任副教授、亞洲航空董事等。
張建一向中評社說,台灣早期最大出口國其實就是美國,後來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地。2月發生對美出口超越對陸,未來確實有可能還會發生,目前台灣平均出口美國還是20幾個百分比、出口大陸約30%,不排除未來出口美國會變成最大宗。
他說,但其實是要看產品別,因台灣主要出口ICT產品到美國,出口零組件則到大陸。比如iPhone若是在印度、美國生產,那自然台灣ICT出口大陸比重是下降。不過台灣的積體電路晶片零組件還是有出口51%到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