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中研院士陳力俊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6月4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官方為兩岸學術交流設下重重限制,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中研院”院士陳力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賴清德宣布對岸是“境外敵對勢力”後,各部會都爭先恐後,配合相關措施,教育是最無害的兩岸交流,民進黨如此阻擋到底有何益處?但很不幸就是碰上這樣的執政狀況。
陳力俊指出,民進黨現在就是不希望兩岸交流,實在非常可惜,過去馬英九時期,陸生來台互動,才能締造雙贏,教育是無害的,還是希望現在的政府能有所改善。
陳力俊觀察表示,各部會想方設法進行兩岸緊縮措施,若不做就等於沒做事,現在的氣氛就是這樣,很多事都穿小鞋。除了教育,旅遊也不開放,這是兩岸最友善、最沒障礙的交流方式,對民進黨政權不會沒好處,台灣也沒那麼容易被統戰,過去兩岸都交流幾十年了,他認為政府有太多不必要的顧慮。
陳力俊,出生於浙江省浦江市,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國科會副主委”、中國材料科學會理事長、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士等,現為新竹清華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他說,台灣的大學擴充太快、少子化招不到學生,其實陸生是可解決此問題的,也可培養兩岸和平的下一代人才,所謂“中國人”可指兩岸文化上的中國人,不是一定都有政治上,把自己狹隘化,到底有何好處?但無奈這時代已產生所謂寒蟬效應,執政的人有不想聽到的話,側翼、青鳥就上前圍剿。他認為台灣是民主自由社會,仍要行所當行、言所當言,否則連講話的機會都沒。
陳力俊向中評社說,當年陸生來台學習,與台生可產生互補的優良效益,彼此激盪出許多優點,製造互利雙贏,比方陸生企圖心很強、勇於表達、用心學習,台生也是很溫良恭儉讓,彼此都相處很好,沒道理去阻止教育交流。
陳力俊說,陸委會、“教育部”等各部會,其實都是在呼應上頭的訓令,各部會積極表現。他始終認為,台灣的機會還是要歡迎陸生來,陸生來台意願是很高的,陸生都熱心參與台灣的學校研究、研討會,踴躍發問。
他舉例,他在新竹清華大學校長期間,與北京清華大學互動是非常頻繁,北京清大是數一數二的頂尖大學,他任內2009年兩校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2010年推動兩岸清華聯合實驗室、簽署聯合培養雙碩士學位計劃等,兩校交流經驗密切,畢竟兩岸同根同源。
話鋒一轉,陳力俊嘆,可是現在兩校交流幾乎沒了,兩岸交流存在很多障礙,比如開個會議要邀請陸師、學者,都不被批准、或一直被要求補件這、補件那,以前都沒這問題,這也導致兩岸學術交流卻步了,這是政府刻意不希望兩岸交流,如今新竹清大僅剩個位數的陸生,連讀博士後都不被准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