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6月11日電(記者 張嘉文)中國國民黨罷綠委行動鎩羽而歸,大罷免極可能31:0,近8成區域藍委面臨罷免危機,讓綠營氣勢衝高。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向中評社指出,這未必代表綠營的大罷免勝券在握,有至少五個變數影響,其中就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為最大且最關鍵。
鈕則勳強調,特朗普與各國的關稅談判大多踢到鐵板,會不會猛砍台灣一刀,去證明他關稅策略正確,建構自己的威望?這可能是綠營大罷免的最大變數。倘若此狀況發生,就算民進黨政府想硬著頭皮說服民眾談判有守住台灣利益,穩住大罷免局面也不容易。
鈕則勳,出生於台北市,鈕祜祿氏,滿族,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學術專長為政治公關、政府公關、競選廣告等項目。現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也是政治觀察家。
對於綠營全力推動的大罷免,鈕則勳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分析,以綠軍現階段可能的戰略路徑來說,儘速罷免投票、修改“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改選正副院長、藉補選讓“立院”席次過半應該是可能的邏輯。
鈕則勳說,細部來看,罷藍委投票時程勢必速戰速決。就《公職人員選罷法》來說,罷免案之投票應於罷免案宣告成立後20日起至60日內為之,投票日最快將落在七月。儘速投票可讓綠營一鼓作氣,藍軍在相對短時間內要不斷宣導支持者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存在難度,許多民眾誤以為不投票就是反罷免,現今藍軍要扭轉此觀念極為辛苦。
鈕則勳認為,綠軍如意算盤是罷掉11席,使“立院”總席次降至102席時,綠營51席便能過半,接著可提案修改《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第八條,將“三分之二以上人數通過”改為“二分之一以上人數通過”,拉下韓國瑜的“立法院長”寶座,重挫藍軍士氣,進而攻補選席次,搶攻6席奪回“國會”多數席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