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鈕則勳說,綠營並非穩操勝券,至少存在五大變數。首先是“行政院長”卓榮泰的“輪迴說”,可能被藍營操作為“相對剝奪感”,讓藍營執政縣市民眾心生不滿,成為驅動“不同意罷免”投票的催化劑。
其次是特朗普關稅問題,鈕則勳說,七月關稅暫緩期屆滿,台灣策略大多是對美投資與採購,但特朗普與中國、日本、印度、歐盟談判均卡關,美國有無可能順勢砍台灣一刀,藉此強化特朗普內部威望,這將是最大變數。
鈕則勳提到,第三則是疫情變化,疾管署預估六月底至七月初疫情升高,若高峰落在罷免投票時,勢必影響投票率,進而影響綠軍的投票盤。第四是政府高官失言與形象問題,近日“監委”公務車私用爭議已讓綠營仇恨值升高,民怨若再積壓,恐成壓垮綠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鈕則勳說,第五則是意識形態政策若操作過當,如之前的“中正路改名”爭議,易被認為是浪費錢、擾民,若此類政策不斷出現,將抵銷綠營罷免能量。
鈕則勳認為,聲勢雖對藍營不利,但藍營若能靈活操作這些變數,強化地方政府合作、營造基層動能,仍有反守為攻契機,避免落入一敗塗地。
他強調,政治戰場瞬息萬變,以目前二階結果論斷民進黨勝券在握,言之尚早,戰局仍存變數,關鍵在雙方未來數周的戰術調整與議題掌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