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福島才是亞太最需關注的“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8 00:07:02  


 
  大量海嘯垃圾飄到北美。日本新聞網8月5日報道,“3.11”地震海嘯產生了至少480萬噸海上垃圾,其中1/3的垃圾隨海流飄向北美。一年多來,包括漁船、房屋、機動車、集裝箱、浮橋殘骸在內的大量漂浮垃圾陸續抵達美加西海岸。6月的一天,美國俄勒岡州紐堡特市居民吃驚地發現,海岸上赫然“停靠”了一個20多米長、兩三人高的平台狀鋼筋水泥龐然大物,仔細察看上面的日語標牌,才知道是“3.11”海嘯時捲入大海的一個日本碼頭平台……

  上述事例最近還有很多。蝴蝶是一種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的生物,因此經常被作為“環境指標物”。日本科學家已確定,福島核洩漏正是這次日本蝴蝶基因突變的原因。過去提及福島核洩漏物質,我們聽到的主要是放射性銫和鍶90,而現在又有了致癌放射性更強的鈈238。而且,被污染的不僅是水里的魚,還有陸地上的牛;不僅是食物,還有大氣;範圍也不只限於福島核洩漏周圍的20公里“禁區”,而是包括東京在內的10個地區。所有這些事實都表明,“3.11”福島核洩漏導致的生態危機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正在進一步發酵和擴大。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太平洋。面對日本福島核洩漏引發的生態危機,全世界特別是亞太國家應該立即行動起來,想方設法控制危害的蔓延和擴大。目前,東北亞的“島爭”正愈演愈烈,從官方到民間,中日、日韓、日俄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外交和輿論爭執,高喊著“重返亞太”的美國,當然又是不甘寂寞,時不時為這個“背書”、對那個“警告”,事態的發展似乎到了有些難以把控的地步。

  但是,所有這些爭執與福島核洩漏危機比起來,都應該不在話下。蝴蝶的基因已經在突變,那麼人類的基因就能幸免嗎?中國、俄羅斯、韓國在核電的開發應用上都具有先進技術和經驗,這個時候應當盡最大可能為日本控制核洩漏危害提供支持,因為彼此一衣帶水、近在咫尺。日本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自己的國民、對鄰國和全人類的生態責任,更加及時透明地公開核洩漏危害的演變情況,敞開胸懷接受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幫助。即使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也不要再忙著在日本部署什麼新的空海一體戰武器和預警系統了,那些東西對避免福島成為第二個切爾諾貝利沒有任何幫助,須知,幾十噸重的船碼頭都能飄到俄勒岡州的海岸,那些每千克體重含2.58萬貝克勒爾放射性銫的魚,更有可能游到美國消費者的餐桌上去。

  對於福島這個當前東亞乃至太平洋地區最需要關注之“島”的態度,已成為考驗誰才是真正“負責任國家”的重要試金石。亞太各國的人們在拭目以待,人類的歷史在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