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方否認“倒戈”克格勃死亡與普京與有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2 14:51:56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7月31日,英國就俄羅斯前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中毒死亡一事展開的公開調查結束。利特維年科的遺孀把矛頭對准俄羅斯政府,稱凶手在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授意下實施“暗殺”。俄羅斯外交部駁斥這一說法,稱英方把調查“政治化”,這樣的調查“不可信”。

  利特維年科之死曾經牽動英俄兩國的敏感神經。上世紀90年代末,這名克格勃跟“老東家”鬧翻,2000年在英國獲得政治庇護,隨後為英國情報機構服務。2006年11月,利特維年科在倫敦一家酒店與兩名俄羅斯人喝茶時被人用放射性元素釙下毒,幾周後身亡。

  英國方面認為,俄羅斯政府因遷怒利特維年科“倒戈”而將其殺害,俄方則一直否認介入其中。英方要求引渡嫌疑人,遭俄方拒絕。隨後雙方互逐外交官、凍結合作協議,鬧出幾番外交風波,兩國關係一度陷入僵局。

  英國去年7月啟動這項針對利特維年科死因的公開調查。不過,調查至今仍然存在諸多爭議,尚未得出令各方信服的結論。

  【爭議一:“可信度”多高?】

  利特維年科的遺孀瑪麗娜說,公開調查顯示,她的丈夫遭俄羅斯特工“暗殺”,而這一切的發生,事先“不可能沒得到”總統普京的同意。

  利特維年科的辯護律師本·埃默森說,有證據顯示,普京下達了“清算敵人”的命令。埃默森還指責俄羅斯政府阻撓調查推進,拒絕合作並且設置重重障礙。

  這些說法均遭到俄羅斯政府和官員的駁斥。俄羅斯外交部31日發表聲明中說,英方在調查利特維年科死因過程中“武斷解讀事實”,把整個調查“政治化”。

  俄外交部說,俄方一直擔憂英方調查可能“存在偏見,缺乏透明度”,如今這些擔憂得到了印證。這一調查“充斥著各種含沙射影和公然偏見”。

  聲明說,英方調查的後續聽證會將閉門舉行,出席者身份不公開,“這樣的安排顯然是為了得出檢方需要的結果”。

  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說,俄方認為英方的調查“不可信”。

  他說,利特維年科死的時候,英國一些官員和機構就曾對俄羅斯政府有過類似指責。而後,又是那些官員和機構在調查利特維年科案件。

  至於對調查結果的設想,佩斯科夫說,這是一項英國的內部調查,只在英國才有較高關注度,俄羅斯“不必也不想”與其發生任何聯繫。

  一名英國警方發言人30日說,調查人員“確信”俄前特工安德烈·盧戈沃伊和俄羅斯人德米特裡·科夫通共謀毒害了利特維年科。

  公開調查顯示,警方在盧戈沃伊和科夫通逗留過的倫敦酒店、餐廳和其他幾處地點發現少量高放射性釙元素。英方提出的引渡盧戈沃伊要求遭俄方拒絕。俄方的理由是,俄羅斯憲法規定本國公民只能在本國受審。

  【爭議二:是否“政治化”?】

  英國對利特維年科死因的調查進展頗為曲折。先前,英國政府一直拒絕展開公開調查,認為應該先等法官調查的結果。一些媒體分析稱,同法官調查相比,公開調查擁有更大的權力,

  一名驗屍官在2013年認定,展開公開調查能夠更好地確定利特維年科的死因。不過,英國政府此後依然拒絕展開公開調查,並因此遭到利特維年科遺孀瑪麗娜的控告。瑪麗娜說,只有進行公開調查才能揭開利特維年科之死的真相。

  2014年7月,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宣布啟動針對利特維年科死因的公開調查。當時有媒體評論,在烏克蘭危機加劇的背景下,英國政府突然宣布公開調查,時機頗為微妙,難以擺脫借機向俄羅斯施壓的嫌疑。

  英國廣播公司則更直接地說,英國警方和安全部門其實早就認定,利特維年科之死與俄羅斯政府有關,但英國內政部一直以“國際關係”為由拒絕展開公開調查。鑒於當時英俄關係惡化,原來的理由變得“不再重要”。

  按照利特維年科的家人和一些媒體的說法,這名俄羅斯前特工死前曾為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工作,還曾參與西班牙警方和情報機構針對俄羅斯有組織犯罪的調查。所以,英國政府“拖延”調查的另一項原因在於,不願公開涉及利特維年科的秘密情報證據以及他與英國情報機構的關係。

  負責公開調查的法官羅伯特·歐文接觸過這些秘密證據,而律師、媒體和公眾則無法接觸這些證據。歐文定於今年年底前提交公開調查的結論報告。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