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網:“騎行熱”撬動產業金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16:34:50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當代中國,騎行有多火?由人民網評選的“2015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可謂一個最佳標尺。遍及南北的100項賽事,與日俱增的參與人群,不斷累積的社會熱度,足以驗證我國自行車運動的蓬勃發展。正如業內人士慨嘆,僅僅幾年光景,自行車賽事迎來了最好的爆發時期。

  人民網報道,任何一項運動的勃興,不可避免打下時代與社會的烙印。十四年前,環青海湖賽創辦時,不少百姓第一次知道“原來騎車也能比賽”;而今,騎行俱樂部有如雨後春笋,自行車早已超越代步工具,變成一種“我要騎”的興趣。自行車賽事從乏人問津到風生水起,既源自地方借助體育賽事宣傳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資源的內在驅動,也依托於大衆健身需求升級、綠色低碳運動走紅的外部環境。某種意義而言,一個全新概念的“自行車大國”正在形成。

  如果繪制一幅自行車版圖,這100個賽事坐標,勾勒出自行車運動“中國化”的獨特生態。以環青海湖賽、環海南島賽為標杆,我國已成為亞洲承辦國際自盟職業賽事最多的國家,無論從賽道設計、車隊級別、競技水准,還是接待服務、賽事運營、市場關注度,都正朝著硬件與軟件“雙升”的方向邁進。占據主流的業餘自行車賽則眼光向下,循著“嘉年華”的思路,有力推動了全民健身的開展,將上揚的“人氣指數”轉化為“金字塔底座”。

  自行車辦賽與民間參與的“兩頭熱”,蘊藏著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產業金礦。自行車具有完整且豐富的產業鏈,既包括競賽、賽道為核心的主綫,也覆蓋自行車俱樂部、自行車服務等支綫。僅以騎行裝備為例,目前最低端的運動自行車至少八九百元,加之服裝、輔助器材等需求,人均消費達到上千元。按照我國騎行愛好者每年以50%速度增長的趨勢,自行車裝備制造業的前景就不可限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