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在京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政府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角色是創造有利環境,突破不利於發展的制度障礙。而一線參與者可在落實《規劃綱要》的階段,繼續主動建言獻策。陳智思提議,在大灣區引入創新元素,對註冊設立代表機構的港澳社會服務團體,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註冊代表機構和臨時活動備案程序。他亦希望擴大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持證者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服務享受領域,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源投入跨境服務設置。
在陳智思看來,以往珠三角合作,更多是在地區層面由各地自行協調,但同時彼此又是競爭對手,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矛盾;如今大灣區建設由中央直接牽頭,設立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任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高層統籌決策和實施,並以此為平台讓各地協調發展。陳智思說:“9+2城市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如果沒有高層統籌,區內分分鐘起多六、七個國際機場。中央層面的協調,就是要以全局視野善用資源,使各地優勢互補、資源效益最大化,避免資源重複浪費。”
陳智思認為,政府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角色是創造有利環境,突破不利於發展的制度障礙,最終能否把握住機遇,要靠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參與者自己努力。他指出,大灣區的建設需要民間積極參與,因為民間才最清楚實際情況、知道發展需要什麼,一線參與者可以在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階段繼續主動建言獻策。
以陳智思從事的保險業為例,他表示,香港保險業發展近年受中國經濟向好帶動,來自內地中產市場的保單成為業界增長的生力軍,相信大灣區市場會為業界帶來更多機會。他相信,在區內珠三角九市設立香港保險公司的服務中心可以行出第一步,為銷售給內地居民的保單提供理賠等售後服務,令他們不必在意外後專程到香港處理保單,長遠則可探討區內跨境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