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中評社 徐夢溪攝) |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記者 徐夢溪)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8日就高雄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議,大灣區的發展注重在“流通”,按照有利大家發展的方向做,你贏我贏,把餅做大。
聶德權8日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大樓接受“台灣媒體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採訪團”的採訪。期間,有台媒邀請聶德權結合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經歷,為高雄分享經驗,以及為台灣抓住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給出建議。
聶德權首先回憶了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到訪香港的情況,認為此行促進了兩地城市交流合作,表示未來在經濟領域希望能和高雄市展開進一步合作,並提出以下建議。
“大灣區的發展注重在流通。”聶德權在分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經驗時,著重強調了“流通”,包括人員、貨物、资金的流通。
“然後是經濟產業的發展。”聶德權指出,因為地方只有發展好經濟,才能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大灣區發展中,整個灣區目標是成為吸引人才的地方。”聶德權表示,要留住人才,就需要灣區具有完備的配套服務和營造優良環境,從而吸引人才來工作。環境指營商環境、房屋、空氣、教育、醫療等方面。以香港為例,特區政府除了培養本地人才外,還設計劃吸引一些外地優秀人才來香港。比如歡迎他們來讀書,畢業後,給他們留出充足的時間找工作。
聶德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後,現在的任務之一就是邀請自不同行業、領域的人士就行業發展提出建議,隨後在政府間協調政策,配合大灣區發展。
在聶德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三個單獨關稅區,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優勢。大灣區內有7000萬人口,9大城市,每個城市的發展重點各不相同,市場廣闊。針對灣區這些優勢,台灣也可以加以利用,給予民眾更大的發展空間。
聶德權最後強調,香港歡迎不同的人才和朋友來香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主要還是在信息的流通和交流,了解發展情況,按照有利大家發展的方向做,你贏我贏,把餅做大。
“台灣媒體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採訪團”8日啟程。採訪團由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率領,包括台灣中評社、中視、中天、TVBS、八大電視台、寰宇新聞、工商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今日新聞等台灣媒體組成。7天行程將主要參訪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四地,著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建設發展、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廣州台商台企現狀,與粵港澳等地的自然人文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