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代表倡推“醫療自由行” 發揮兩地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6-01 09:26:54


圖:調研組到港大深圳醫院,調研兩地醫療衞生領域合作和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情況。\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調研團昨日亦前往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以及港大深圳醫院和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瞭解深港在教育、醫療領域合作情況。有代表指出,香港與內地在醫療方面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可發揮各自優勢,雙向而行。

  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調研組瞭解醫院在探索大灣區醫療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深港醫療衞生領域合作情況。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張文智介紹,醫院在2015年成為香港長者券內地唯一使用點和內地唯一香港公費醫療異地結算平台,開創特區政府福利過境先河,隨後又在2020年啟動“香港醫管局在粵患者覆診特別支援計劃”。截至目前,長者醫療券使用人次逾9.2萬,醫管局特別支援計劃服務超過7萬人。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是內地首家港資眼科專科醫院。身兼該院院長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順潮介紹,全面通關後港人北上消費的趨勢也體現在醫療上。以眼部手術微創白內障超生乳化手術為例,在香港公立醫院排隊等手術的時間比較長,而私家醫生全套手術收費平均約兩至三萬港幣,而希瑪醫院採用相同手術器材、晶體材料以及有經驗的眼科醫生,依據醫保收費則只需要約九千人民幣,更不需排期,對有需要的港人來說,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學校雙軌制課程值得參考

  林順潮認為,香港與內地在醫療方面的融合非常有必要。一方面,香港的醫療水平與國際接軌,在大灣區中設立港資醫院可以扮演好引領、提升、整合的角色;與此同時,香港也憑藉著一系列優勢吸引內地居民南下就醫,但需要特區政府與中央協商,推出“醫療自由行”等便利政策。

  調研團當日上午前往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參觀,該校由“信義集團”與“培僑教育機構”聯合開辦,是全國第一所內地及香港課程兼備的國際化寄宿制學校。身兼校董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聖潑表示,作為學校籌建的參與者,非常感謝香港特區與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令學校用7個月的時間便建立起來。今年4月,DSE第一次走出香港,培僑有幸成為第一批考場。相信未來培僑一定能夠不斷開創歷史,繼續為香港青少年打造學業和人生發展的優秀平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教聯會主席黃錦良稱讚學校的設施與教育模式。他說,該校提供的雙軌制課程,方便內地港人子女求學,對香港而言是一種啟發。隨著大灣區互動日益密切,未來,香港或應出現類似的學校,服務在港發展的內地人才子女,實現兩地聯手培養更多愛國愛港人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