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公報社評:溝通才是解困正途
http://www.CRNTT.com   2019-08-22 11:15:36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香港是法治社會,然而日前在機場發生的衝突事件,實在讓同為香港人的我感到痛心。當晚,我透過電視新聞看到暴徒禁錮並圍毆兩名內地男子,對於暴徒阻礙救護員將傷者送院的行為,我更是感到憤慨暴徒當晚的行徑是超越法治、道德以及人道的底線。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香港嗎?

  中美貿易戰與本港連月來發生的示威活動,讓近月零售、旅遊、消費市道顯著轉弱,裁員壓力更是若隱若現。作為商界的一分子,我深切感到投資者出現避險情緒,大多減持投資,整體的投資意欲大幅下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開呼籲示威者“停一停、諗一諗”,並指示威活動嚴重地打擊本港的經濟活動。

  遺憾的是,部分年輕人卻說經濟好的時候沒受惠,為什麼害怕經濟轉差。我明白年輕人面對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是長年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

  從理性角度思考社會問題

  談到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重回理性思考角度,當然我們也不能期望政府瞬間落實重大政策就能夠即時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然而,現屆政府確實需要正視以及回應這些問題,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

  有人將今日社會發生的各種暴力衝突事件歸咎於教育制度出錯。我反而會想,近月被捕人士當中亦見老師身影,究竟是教育制度出現問題抑或師資培訓出現問題呢?《基本法》第二十七條保障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集會、遊行、示威等自由,但不可能有行使暴力的自由。教師的職責是教導學生,若然教師未能有效地管理情緒,又怎樣訓練學生正確地思考?

  事實上,很多年輕人對國家認知度不足,對國家的觀感仍然停留在改革開放以前。為了使下一代年輕人對國家有更強的歸屬感,我建議特區政府檢討現時課程安排,讓小學生或中學生透過校內常識課、通識課到粵港澳大灣區考察,了解國家的經濟發展機遇,讓新生代從小就有機會認識國家、了解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