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盧文端:修例“已死” 還要反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9-08-23 09:38:38


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反修例行動被形容已陷於“困獸鬥”,許多市民包括不少參與反修例遊行的人,都希望能盡快找到出路,走出困局。有權威人士給予筆者提示,並建議結合吳光正先生近日的文章(註),對當前局勢及走向做點“權威性的詮釋”。吳先生與我是多年老友記,他平時撰文不多,但多是在關鍵時刻發出有影響力的聲音。權威人士特別提醒留意吳先生大作,是因為吳先生提出了值得香港社會正視和警醒的問題:修例“已死”,還要反什麼?如果香港市民尤其是反修例的人都願意理性思考這個問題,就不難找到打開當前困局之門的鑰匙。

  為何說“出師無名”?

  修例“已死”,還要反什麼?這是審視香港當前困局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吳先生提出的最重要問題。其文章的標題“後反送中 出師無名”,正是畫龍點睛之筆。

  一些組織反修例行動的人老是說:特區政府完全不回應反修例訴求,一點都不讓步。這顯然不是事實。眾所周知,反修例初衷就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現在林鄭月娥特首已宣布修例“壽終正寢”,不管你滿不滿意“壽終正寢”這四字,所有人都知道修例“已死”。這是特區政府的最大讓步,反修例的最大訴求已得到滿足,為什麼還指摘特區政府一點不讓步、不回應反修例訴求?正如吳先生所問:初衷一大訴求已達,再出師已無名,但暴力纏擾行動升級,居心何在?

  修例“已死”,還要反什麼?這個問題,不僅很多原本並非反對修例的市民在問,而且愈來愈多曾參與反修例但已開始感疲倦厭煩無奈的市民也在問。高度關注香港政局的中央,更是不能不問。

  其實,在修例問題上重大讓步的何止是特區政府。中央即使已表達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修例,但仍做出接受停止修例的重大決定,這何嘗不是對香港社會不同意見的極大包容?又何嘗不是對反修例行動的重大讓步?中央這種包容大度,本來應倍加珍惜,然而反修例的組織者卻得寸進尺、不肯停手,激進分子更是策動大規模暴力衝擊,侮辱國旗和國徽,提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衝擊一國兩制底線的口號。這何止是對中央的不尊重,更是對中央的直接挑戰!面對步步緊迫,中央怎能不問:修例“已死”,還要反什麼?

  “五求運動 無中生有” 所為何來?

  所謂“反送中”的訴求,是這次運動的大樹。這唯一的大訴求已獲政府接納,這政題大樹已倒。綁在這顆大樹上的“五大訴求”,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也就是吳先生所說的“五求運動 無中生有”。

  那麼,無中生有的“五求運動”所為何來?吳先生的回答是:“與中央爭權,改《基本法》,改8.31定案,迫出政改使反對派能掌控立法會。似乎這些才是現在仍不收手的陰謀和最終目標!”修例“已死”,還要反什麼?在這裡也就有了答案。

  然而,這是“五求運動”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修例折騰已令香港元氣大傷,真正明白事理的香港市民並不願意將香港拖入爭議更大的政改漩渦中。更重要的是,反對派的圖謀絕對過不了中央這一關。

  在這個無中生有的“五求運動”中,警察成為了最主要的攻擊對象。這是為何?吳先生點出了要害:“這是顏色革命之『獵警』策略……是要使警察喪志,使警隊最後失控,社會停頓。”這個論述,對於那些看不透“獵警”迷霧的人,可謂是醍醐灌頂!

  實際上,有良心的香港市民都知道,香港治安世界一流,警察勞苦功高,他們對警察不會有惡意。再說,沒有違法暴力衝擊,何來警方武力執法?更不會有催淚彈、布袋彈。當社會回復秩序和理性之後,相信市民會為警察的形象“正名”。

  吳先生還說到,撐條例通過“肯定不是什麼『原罪』”;林鄭特首“從沒有私心,是百分之百香港兒女,無功也有勞,應該支持她依法施政”。這些大實話,與中央的看法也是高度契合。

  止暴制亂出現轉機 仍待鞏固

  止暴制亂是當務之急,也是吳先生最想發出的呼籲。慶幸的是,民陣的8.18集會沒有再次演變成大規模暴力衝擊,既表明參與的市民大都不認同暴力,更重要的是因為香港社會已形成強烈的止暴制亂氛圍。這是香港市民樂於見到的局面,中央更希望這是香港局勢由暴力浪潮走向穩定的轉折點。

  正如《明報》8月19日社評所說,“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一天並不足夠,反暴力氛圍仍待鞏固。擺在大家面前的事實是:修例“已死”,反修例的目標已經達到,可以說是已經“大功告成”,應該見好就收了!林鄭特首已提出馬上展開工作,構建一個對話平台。所有希望香港好的人,都應發揚包容共濟的獅子山精神,共同營造止暴制亂的良好民意環境,推動社會盡快回復秩序,展開對話交流,修補撕裂,重建和諧,走出困局。

  (來源:明報,作者盧文端系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