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題為《應用教育:成就非凡多元出路,迎接嶄新數碼時代》的首份教育研究報告(中評社 張心怡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記者 張心怡)20日下午,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題為《應用教育:成就非凡多元出路,迎接嶄新數碼時代》的首份教育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教育制度應該照顧學生的多元學習和發展需要,幫助青年發揮潛能,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報告亦倡議香港建構一個全面的應用教育制度,以滿足社會不斷變遷的人才需求。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在報告發布現場致歡迎辭中提到,近日香港的動蕩不安,更能讓大家體會到教育及青年政策是極為重要課題。教育制度應該照顧學生的多元學習和發展需要,因材施教,幫助青年發揮潛能,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則鼓勵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協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並祝願香港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在講解報告時表示,基金會相信教育是對未來發展和創新的最佳投資,只有高瞻遠矚的教育制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人盡其才。他亦強調了應用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三大政策建議:優化高等教育機構的應用學位課程、強化高級文憑的角色,以及推動中學階段的應用教育和生涯教育。
報告提到,香港教育制度向來以考試為本,受社會文化所影響,家長和學生都將升讀學術型大學看得特別重要,一般視為唯一的最佳出路。不過綜觀全球多個國家已實行教育改革,在傳統學術以外設立多條升學進修途徑,如修讀藝術、廚藝、電腦編程、水電工程等,讓應用型人才得到同等發展機會。現時,在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地區的高中生在應用教育的平均參與度是 42%,而香港則徘徊在10-15%水平。香港有必要重新檢視教育制度,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
報告中指出,教育制度應該為不同天賦的學生提供平等的資源,締造公平的實踐機會。然而香港教育側重考試分數,資源傾斜於成績理想的學生,而忽略了成績稍遜的一群。每年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文憑試考生能直接升讀大學,當中教資會資助的學位課程,成本更接近自資課程的三倍。與此同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導致傳統工作崗位逐步消失,世界經濟論壇引述的預測顯示,今天全球65%的小一學生,將於日後從事現在尚未出現的工種。因此,報告認為教育模式必須與時並進,有規劃地為學生提供先進、多元、實用的知識,做好準備,好待日後釋放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