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鏡頭:恆春中元普渡“豎孤棚”源自福建
http://www.CRNTT.com   2024-08-09 00:33:55


恆春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晚上會舉辦豎孤棚,地點在東門旁空地。(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8月9日電(記者 蔣繼平)屏東縣恆春鎮是百年古城,鎮內留下東門、北門、西門、南門等四座城門,南門位於古城中心,東門則留下一面城門及一片城牆,可供旅客登上城門感受歷史演變。而東門旁已架起“豎孤棚”,是恆春一年一度的盛事,在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普渡時舉辦,源於清朝福建習俗,現已推廣成為體育競賽,參賽者用毛巾來刮除柱子上的牛油來攀爬孤柱取得祭品,成為特色。

  屏東縣恆春鎮一年一度的“豎孤棚”,是農曆7月普渡活動的一種特殊儀式,源於清朝福建習俗,早期恆春富人普渡後會將祭品施捨給貧苦人家,由於每次爭搶祭品時,經常發生鬥毆或踩傷的情況,遂於清光緒5年(1879年)發展爬孤棚的競賽方式取得祭品。

  早期孤棚由4根高3丈6原木搭建,並於木柱塗滿滑膩牛油,以組為單位,各憑本事爬到頂端取下順風旗。2007年將由原本的4支孤柱擴展到36根孤柱。2011年孤柱的高度增加到23公尺,增加爬孤棚困難度。36根孤柱中,其中4根孤柱須淨空代表東南西北城門外也讓“好兄弟”攀爬,扣除4根孤柱後,其餘32根孤柱,讓報名參加隊伍可達32隊,包含機關、學校、部隊、民間團體等參賽,近年也有外籍人士組隊挑戰。

  超過百年歷史的恒春,古城位於恆春鎮的中央,創建於清光緒元年,歷經四年完工,有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歷經天災地變、戰爭洗禮、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而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指清領時期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為排灣族語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一直到沈葆楨來了以後,因為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