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是歌手》刺激台灣綜藝界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8 09:28:00  


撒貝寧和舞伴張白羽在《舞出我人生》中表演了一段鬥牛舞,兩人僅練習3天,配合得相當默契,讓評委楊麗萍看得像做夢一般,“沒想到撒貝寧還會托舉,有天賦。”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周的綜藝大戰結果出爐,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上周五《我是歌手》總決賽收視率高達4.34%(達到1%已是佳績),創造今年音樂類真人秀第一。而上周日央視一套的舞蹈類公益節目《舞出我人生》與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正面PK,《舞出我人生》首播就擊敗這兩年來的收視霸主。
 
  台灣綜藝界很羨慕
 
  《我是歌手》昨天收視率結果出爐後,知名傳媒人“湘人李”在微博中評論道,對比去年一騎絕塵的《中國好聲音》,其實《我是歌手》並未給湖南衛視帶來理想的“翻身之戰”。以4月12日《我是歌手》的全天收視率與去年9月30日的《中國好聲音》收視率對比後發現,《我是歌手》給湖南衛視全天收視率貢獻並不大,湖南衛視當天全天收視率連1%都沒有破,而《中國好聲音》播出時則讓浙江衛視全天收視高達1.296%。也就是說,《我是歌手》只讓湖南衛視贏在當下,也就是贏在播出的那個晚上。
 
  但《我是歌手》的影響力卻遠大於《中國好聲音》。繼電視劇《甄嬛傳》之後,《我是歌手》再一次衝擊了台灣電視。《我是歌手》在台灣的“高燒不退”引發了台灣媒體與民眾對於當地綜藝節目收視慘淡的反思。
 
  曾幾何時,台灣被譽為“綜藝王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非常男女》等台灣綜藝節目還一度被內地模仿,誰知“三十年‘海東’,三十年‘海西’”,如今大陸不惜重金買進歐美、韓國版權,高價聘請一流明星與製作團隊,製作出效果驚人的好節目,令資金短缺的台灣只能在一旁羨慕不已。據悉,《我是歌手》一場製作費就高達500萬元,再以冠名費等名目獲得巨額的廣告收益,良性循環下創造出更多品質精進的作品,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而台灣市場狹小,吸引不到企業或廣告商投資,節目格局越做越小,觀眾流失,人才流失,形成了惡性循環。相對大陸電視崛起的氣勢,更多台灣藝人與製作人才前往大陸發展。台灣主持人陶晶瑩直言,沒有預算,做出來的節目不會精彩,如果台灣的電視節目再不(爭取到)投資,只好去大陸做節目,因為看看(《我是歌手》)總決賽當天的氣勢,實在令人瞠目結舌。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被《我是歌手》的大成本製作震撼。她說,《我是歌手》挑戰了台灣人過去的習慣思維,也讓大家認清:不可能和對岸比經費和資本,台灣要思考的是政策問題,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的人才培育,如何讓歌手的光芒能被看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