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是歌手》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8 09:28:32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首先讓我吃驚的是,在東南亞影響廣泛的新加坡《聯合早報網》(www.zaobao.com),看到關於《我是歌手》的最新消息。顯然,這個節目的動態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的重量級新聞和影響力事件了。
 
  其次讓我意外的是,在4月12日晚《我是歌手》總決賽期間,各地的朋友紛紛在微信朋友圈上發表關於賽賽的感想和預測,如,浙江做服裝企業的程總(45歲)早早就發了競猜“第一林、第二楊、第三羽、第四彭、第五黃、第六周、第七辛”;廣州做基金管理的張先生(38歲)發了兩次電視截圖,一次是羽泉與鄧超的幫唱圖,只配了三個字“帥呆了”;第二次又是鄧超的截圖,文字說“分數上羽泉贏在鄧超,太帥了沒辦法”;北京做管理培訓的關先生(43歲)預測“羽泉應該是冠軍”;深圳做網絡設計的周小姐(27歲)發了林志炫的截圖,說“果然決賽唱《浮誇》,超愛!贊”…… 這些不分天南地北、不分年齡段的Fans們,利用各自的“自媒體”自發地、充滿熱情地在不同的朋友圈為《我是歌手》做義務宣傳員,讓對娛樂無暇太關注的我,突然感覺,持續了近三個月的歌手之戰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了,就如The one幫唱黃綺珊的《Without You》一樣,甚至有《相見恨晚》(彭佳慧)的感覺。
 
  那麼,是什麼驅動力,使大家接納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呢?
 
  首先,應該是歌的本質。我們為什麼要唱歌?從古到今,從《龍的傳人》(黃貫中)到五大洲四大洋,從文明社會到蠻荒之地,從帝王將相到草根流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歌聲,沒有人不曾唱過歌。唱歌就是因為有一種衝動叫“情不自禁”——因為我們想表達心中的快樂和悲傷,表達對生活的七情六欲,表達對過去的懷念和未來的希望……這就是它的普世價值。如果有一天,一個小孩子不愛唱歌了,一個年輕人不敢唱歌了,一個中年人不會唱歌了,一個老年人不能唱歌了,我們的生活沒有了歌聲,那我們離真正的滅亡也不遠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