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民聯提倡設立“港青大灣區e通道”(中評社 沈而忱攝) |
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記者 沈而忱)經民聯19日下午發布幫助香港青少年到大灣區學習就業生活十項建議,提倡設立“港青大灣區e通道”,解決港青北上的困難和障礙,為他們提供全方位支援。建議包括推出空檔年(gap year)“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推動更多香港大專院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爭取興建“香港青年城”等。
第一,推出空檔年“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經民聯認為,若香港青年能夠把握空檔年機會到內地實習,可進一步了解當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增加他們日後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機會。經民聯建議,粵港兩地政府應共同推出升級版的“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現有計劃,尋求提供更多具有特色和深度的實習崗位,並開放廣東省及各市政府的短期實習機會予香港青年。
第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創職位計劃”。經民聯認為,港府可以為在大灣區其他城市開設公司、廠房、辦事處和銷售點等港企雇主提供雇員薪金津貼,用以聘請香港青年;港府還可建立專為畢業生而設、涵蓋大灣區各城市工作空缺的網上求職平台,以及協助各行業在網上舉行大型招聘活動。
第三,推展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協助青年打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擴展“一試三證”範圍,推動內地與港澳人員跨境便利執業。經民聯建議盡快落實有關安排,除了工程、法律等界別外,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研發、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也需“應通盡通”。
第四,設立“電子商貿支援計劃”,為派駐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青年提供額外津貼。經民聯提到,港府應為有意設立電子商貿平台的中小企提供恒常資助,如企業派駐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廠房或辦事處,該雇員可獲得額外津貼。另外,政府應和大專院校設立相應的人才配對計劃,增加年輕人接觸相關資訊的機會。
第五,支持更多香港大專院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吸收大灣區學生。經民聯指出,這可發揮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及基礎科研強大的優勢,亦可結合大灣區在創新科技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優勢,也為粵港兩地的學生開拓了更多協同創新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