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李家超率領考察團參觀瀝滘淨水廠。(中評社 段曉魯攝) |
中評社廣州4月25日電(記者 段曉魯 盧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香港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考察團全體成員昨日早上到訪廣州瀝滘淨水廠,瞭解當地把污水處理設施與綠化景觀結合的設計理念。議員知悉該淨水廠第三期廠區的設施設於平均十七米深的地下空間,以全封閉形式運行,將臭氣等影響降至最低。
瀝滘淨水廠先後建造了三期的污水設施,其中第一、第二期經過近年的提標改造,日處理能力達50萬立方米。2020年建成的第三期,是先進的“地埋式淨水廠”,日處理量25萬立方米,採用“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模式,淨水設備在地下兩層運行,地面是美麗的綠化公園。
瀝滘淨水廠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達至全面智慧化,保證水廠安全、可靠、綠色。經過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之後,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A及地表V類水(較嚴值)排放標準。
考察期間,廠內亦有講解員簡介整個生活污水處理過程,分別有管網收集、格柵篩除雜物、生物除臭等,當中更展示不同過濾程度的水質樣本,讓議員們更瞭解水質級別。
盧國偉議員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香港的污水處理也持續進步,例如淨化海港計劃(HATS)就是先進的大型工程,策略性地提升維港兩岸的污水處理設施。沙田污水處理廠計劃搬入岩洞,既可以釋出土地,亦可同時提升處理技術。其實赤柱已有在岩洞內的污水處理廠,運作多年,但很多街坊都不知道。
郭玲麗議員向中評社記者表示,淨水廠採用“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模式,其特點是節約地面土地。她建議,特區政府借鑒瀝滘淨水廠處理技術,更可以仿傚其建設模式,地下建廠能善用地面土地,亦可減低對附近市民的影響,同時配合興建綠化設施,美化環境,有效運用本港珍貴土地資源。
李世榮議員向中評社記者表示,“地埋式” 生態污水處理廠令人眼前一亮,不僅轉變人們對於淨水廠 “環境差、氣味重” 的傳統認知,還 “變廢為寶” 為城市注入綠色生機,對於本港厭惡型設施的規劃發展有很大的借鑒之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考察團,昨日結束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昨日傍晚返抵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