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嘉林(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海涵)《祖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戚嘉林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上發言時表示,“一國兩制”的實踐與否,顯然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最終要用政治解決。但是在政治解決前,我們應對台灣社會訴諸以理,告知“台獨”操控“一國兩制”不義宣傳的真相,立足於理性“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道德制高點。
戚嘉林表示,台灣政治紛亂,關鍵在於政治上的統獨國族認同。眾所周知,台灣社會在國民黨“白色恐怖”與民進黨“綠色台獨”的教化下,“祖國”二字在台灣已經悄然消失半個世紀。
他說,我們台灣人,不知道日據時期時台灣人是強烈地認同中國為祖國;1908年台灣末代進士許南英在北京寫下“故土遺黎祖國來”的傷心詩句、1923年台灣青年黃呈聰在《台灣》這本刊物上寫下“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1926年11月13日在日本警察的監視下台灣青年黃白成枝在台北市街頭演講時公然聲稱“我們的祖國是中國”。1936年,門閥冠於全台的林獻堂在上海時也公開聲稱“林某歸還祖國”。
戚嘉林談到,為傳承台灣先人視中國為祖國的國族認同,他曾撰寫系文章提出恢復台灣同胞祖國意識的想法 ,並身體力行的於2010年10月1日創辦上市的《祖國》雜誌,當時台灣社會見“祖國”二字仍心生恐懼,邀稿時學者恐惹禍上不願投稿,十年後則多樂於投稿。20天前4月22日島內《中國時報》還刊出拙文〈光復後祖國視台胞為骨肉〉,其中祖國二字是公然出現在島內主流媒體報紙,這些在1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故如果說《祖國》雜誌有所貢獻,首要就是助益“祖國”二字公開出現在台灣社會。其次,《祖國》雜誌的貢獻,就是將當代中國故事與兩岸緊密結合。例如關於“一國兩制”故事,歷史上台灣早就實行過“一國兩制”,因為日據台灣50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實行的政治制度,就是不同於日本本土的“一國兩制”,但那是異民族侵略者屠殺/歧視統治下的“一國兩制”。對日據時期殘酷至極的“一國兩制”,台獨不但不批判/不清算,反而高度美化;對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同胞骨肉坦誠善意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一國兩制”,“台獨”則是悍然拒絕,並且全方位大肆抹黑。
戚嘉林說,同樣的“一國兩制”,“台獨”對往昔日帝以武力屠殺征服強行實施的殘酷殖民式“一國兩制”,不但認可、接受、還美化,甚至還反覆自認是日本人,但對祖國願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一國兩制”,卻不分清紅皂白舖天蓋地抹黑祖國坦誠善意的“一國兩制”。
對此,戚嘉林認為,兩相對比,對“台獨”如此顛倒黑白反差的抹黑宣傳而言,“一國兩制”的實踐與否,顯然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最終要用政治解決。但是在政治解決前,我們應對台灣社會訴諸以理,告知台獨操控“一國兩制”不義宣傳的真相,立足於理性“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道德制高點。
他說,“台獨”對本民族與異民族兩種“一國兩制”的如此顛倒是非作法、違反普世價值,違反天道,天理難容。“台獨”以政治力量如此誤導台灣社會,使大陸同胞對台灣社會產生義憤,甚至可能因誤解而誤判推動統一的方式,從而將其他台灣鄉親綑綁在黑暗的“分離主義台獨”道路上,實在是不厚道。
最後,戚嘉林介紹說,《祖國》雜誌是以還原兩岸真歷史/兩岸真新聞為己任,提供“深度閱讀”平台,尤其是《認識近代中國》《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等課題的深度報道與分析,在“當下化與歷史化”的統一進程中,使台灣讀者從知道、認識、理解、到接受,不同程度地感受/提升其對祖國的國族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