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作者 紀欣)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並在上海簽署了中美第一份聯合公報(後稱《上海公報》),為中美1979年關係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不可否認,尼克森50年前的“破冰之旅”,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冷戰時的戰略利益,在之後果然加快了美軍撤出越南的進程,也逆轉了對蘇聯的劣勢局面。這說明只要有共同的現實利益,中美即可開展合作;何況,在全球化不斷深化、人類面臨更多共同挑戰的當下,中美合必兩利,鬥則俱傷且波及全球。
50年前,台灣問題就是中美改善關係的關鍵。美國在《上海公報》以“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解開了這個癥結。隨後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兩次消息傳到台北,國府都因被美國出賣而悲憤不已。
50年間,美國對台政策隨著中美關係的發展及自身需求,遊走在戰略模糊與戰清晰之間,但從不敢放棄“一中政策”。而近年來台灣民眾受到民進黨政府大內宣的影響,不僅認為之前時有所聞的美國“棄台論”萬不可能,甚至相信美國會為台灣不惜與中國一戰。於是,在《上海公報》屆滿50周年前夕,民進黨當局欣然接受美國要價一億美元的武器,並且邀請在特朗普任內大力污衊中國的前國務卿蓬佩奧來台。兩則消息傳出,朝野政黨均大表歡迎,完全不顧其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
更令人錯愕的是,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俄烏衝突加劇,拜登表示不會派兵支援烏克蘭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的人“不欣賞”拜登不出兵,另有六成三的人認為大陸不會在俄烏開戰後侵台,而且“藍綠支持者對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開始有共識”。
台灣民眾明知拜登不會出兵援烏,卻不相信大陸會動武,顯然是自以為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美國不可能不協防台灣,從而相信大陸會投鼠忌器。不過,連台灣學者趙春山在受訪時都直言,烏克蘭全民皆兵,台灣則採募兵制;烏克蘭除備戰外也求和,而台灣既不避戰也不求和,和大陸連直接對話的管道都沒有,極為危險。美國學者包道格也表示,希望烏克蘭危機促使兩岸找到恢復對話的管道,以免台灣面臨重大損失。
《上海公報》或許是台灣人不願回顧的一頁歷史。但是,無論國際格局怎麼改變,台灣在美國當前壓制中國崛起的戰略上如何重要,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兩岸同屬一中”是歷史和法理事實,也都知道國際政治現實永遠不會變,因此豈能完全排除被美國再次出賣的可能性?倒是大陸至今堅持“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願意與台灣各界開展對話溝通、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因此,在《上海公報》屆滿50年之際,台灣民眾實應慎重考慮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吧!
(作者紀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