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全勝:台灣在美國外交戰略上的地位明顯下降
--訪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全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8 10:33:55  



  第四,就是美台科技、經貿相互滲透的程度非常緊密。

  第五,美台軍事、外交之間的互相滲透呼應,人員的互相滲透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比如說,美國以前在台灣有軍事顧問,現在不叫軍事顧問,但現在雙方的情報交流和整合,以及相關的高級人員的互訪很多。這些都是美國對台灣影響力的表現。

  美國對台政策目標:兩岸維持現狀

  記者:影響美國對台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趙全勝:主要因素有三個:

  第一,是國際環境的變化。國際環境的變化,比如反恐的出現、冷戰的結束、中國的崛起等,這些因素都會或正或反,或者加強或者削弱美國對台灣問題處理的取向。

  第二,是台灣島內的因素。島內的因素對美國的決策有很大的影響。這幾年美台關係出現了不協調,和當年國民黨執政下的美台關係的順暢,不可同日而語。對此,美國方面也感到很頭痛。

  第三,是美國自己內部的變化。在美國政經學界裡頭,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叫做權力轉移理論,主要是探討如何處理好一個上升的大國和一個守成的大國的關係,避免兩個大國發生戰爭。從這個理論來看,對美國來說,上升的中國與守成的美國,如何相處、轉型、適應,要比美國如何保衛台灣重要得多,美國在台灣的利益不能高於或凌駕於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利益。美國政經學界這種思維、思潮的出現,對美國對台政策當然會有影響。

  記者:那麼,您認為當前或今後一個時期美國對台政策的目標是什麼?

  趙全勝:美國的慣常用語,就是保持現狀,就是大陸不動武、台灣不獨立,使兩岸分離的狀態能持續得越長越好。美國目前最希望見到的,或者說美國的一個底線是,不要在台海,不要在亞太地區,由於台灣問題而造成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造成中美沖突。

  記者:如果未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人員往來增加,兩岸互動更加頻繁,或者假如二OO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出現一些突破性的發展,美國會不會認為是一種現狀的改變呢,美國會不會擔心呢?

  趙全勝:我覺得,簡單來講,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是比較清醒的,美國會務實處理。我認為美國會三緘其口,不會過多地卷入其中。就好比當年德國統一,英、法都不願意看到,但是當德國的統一條件成熟了,水到其成,人家不好多說什麼;還有像南北韓也是這樣,如果以後時機到了,人家統一了,如果你現在講太多了,對自己實際上反而不利,因為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如果你反對人家統一,但是萬一以後統一了你怎麼辦?所以我覺得,美國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清醒的,就是說盡管美國有這樣的一個遠慮,但是美國不一定會把它作為一個很大籌碼,用很大的力量去阻擋兩岸關係的發展。

  美國對大陸對台政策的評價

  記者:美國是怎麼看待這幾年來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尤其是胡錦濤主政以來對台政策的變化和調整?

  趙全勝:對於這幾年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美國的評價,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我感覺是以正面為主。美國的正面評價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認為胡錦濤主政以來,表現得更加靈活務實,對台灣采取一個和解的政策,同時把對台灣的好處給足、利益給足,尤其對國民黨領導人的邀訪,促使兩岸關係明顯緩和。

  第二,肯定北京方面更多地和華盛頓方面進行協調協商,我將之稱為對台灣問題的不公開宣示的共同管理,使台灣問題處於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

  第三,認為兩岸更多的經濟融合,既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對大陸內部經濟社會的變化也是一個推動。

  但是美國也認為,大陸的對台政策有時候還有一點僵硬,應該更務實一點,特別是在國際空間方面,可以表現出更大的彈性。

  趙全勝小檔案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和碩士學位,曾在哈佛大學從事為期一年的博士後研究;現為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地區比較研究系主任、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以及全球華人政治學者論壇協調人;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側重亞太地區;英文專著有《解讀中國外交政策》(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和《日本的抉擇》(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文著作有《解讀中國外交政策》、《日本政治背後的政治:兼論日本對華政策制定與中日關係》、《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合編)、《布什的困境》(合編)、《分裂與統一》(編著)等。

  (本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10月號,總第10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