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創新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3 10:55:14  


  中評社廣州4月13日電/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佈的數據,今年2月1日人民幣有效匯率達到階段性高點,實際有效匯率創出匯改後的新高,名義有效匯率創出匯改後次高。專家認為,有效匯率升高的滯後效應可能是3月份貿易順差急劇縮小的原因之一。 

  實際有效匯率是在名義有效匯率基礎上平減物價指數,即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對貨幣本身價值變動影響後的有效匯率,能夠綜合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 

  有效匯率大幅上升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匯改以來央行僅公佈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等的中間價,並未對外公佈有效匯率。為了顯示人民幣真實的升值幅度,央行行長助理易綱日前表示,應該更多關注人民幣的有效匯率。目前對於人民幣有效匯率,國內外不同的機構有多種算法,其中包括國際清算銀行在內的國際機構公佈的數據比較權威。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1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分別是98.95和97.06。匯改以後,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在2005年11月1日達到99.13的最高點;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還從未突破過96。今年2月實際有效匯率97.06的水平不僅是匯改後的新高,同時也是四年以來(2003年2月1日以來)的新高。 

  從數據看,今年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為3.1%。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真實升值速度明顯加快。 

  貿易順差滯後縮減 

  專家認為,前兩個月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幅加大,其滯後影響可能是剛公佈的3月份貿易順差突然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於真實匯率上升,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而進口商品則變得更加便宜。 

  在經過了連續9個月貿易順差超過100億美元之後,今年3月份貿易順差突然降至6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43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速僅為6.9%。尤其是對升值最為敏感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出現罕見的負增長。除了出口退稅的影響以外,人民幣實際升值速度加快可能是貿易順差縮減的原因之一,其影響可能滯後一到兩個月。 

  儘管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3.35%,但經過國內多位專家測算,去年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走平。國際清算銀行的測算結果是名義有效匯率微升1.8%,實際有效匯率則下降5.5%。這被認為是推動去年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8月之前,人民幣有效匯率與貿易順差基本上呈反比變化,升值加快,順差減少;升值放慢甚至貶值,則順差增加。但是從去年8月份開始,有效匯率對順差的約束作用突然“失效”,順差與有效匯率增長均比較快。今年3月份順差突降,有效匯率的滯後效應顯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