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介正:美台關係的現狀與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5 16:03:28  


 
  回過頭來講,今天不管是馬先生還是謝先生,上台不管再緩和,再釋出善意,或者在就職演說中讓大家松一口氣,說兩岸應該往好的方向走,股市連開一二個星期紅盤,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又走回二OOO年到二OO五年那種老路,不管是誰,包括我個人在內,政治態度祗會被逼得越來越硬,越來越對抗。為甚麼?因為我釋出善意,你認為不是善意,或者是一方釋出了善意,另一方覺得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如果是這個樣子,就很難談成。

  歸根結底,政治人物最需要顧慮的是內部基本盤:胡錦濤要顧慮到大陸,包括到二O一二年下一梯隊接班前,整體經濟、社會、政治、外交、國防態勢,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局面;台灣搞選舉已經選了幾十年,政治人物絕對要看內部政治。所以,如果我們老是不看對方內部的政治壓力和需求,而期待在兩岸雙邊的議題上面,不斷地要求對方讓步、釋放善意,就很難辦。

  美國如何看台灣大選

  記者:您怎麼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訪台期間跟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會談內容外洩事件?美國怎麼看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對美台關係的影響?美國更傾向於誰執政?

  黃介正:對於台灣的總統大選,從美國的立國精神來看,美國公開的外交談話,基本上會支持台灣人最後的決定。也就是說,對於投票結果,美國不會去反對;祗要選舉過程是公平、公開的,美國沒有理由去說不可以選誰。

  但是在情緒上面,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方面,有一部分美國比較右的人士,很擔心如果國民黨勝選,兩岸融合的速度會加快,並擔心這會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根本利益。因此,對於國共之間有任何的接觸,或者國民黨未來執政,他們是比較不放心的。但這種極右的人數相對比較少。
另外一方面,很多處理美台事務的人,對最近美台溝通上的問題,感到無奈和不滿。因此,美國對台灣大選的結果,可能會有兩種判斷:如果國民黨勝選,基本上美國在未來的四年,比較不會擔心台灣往獨的方向走,兩岸關係的基本盤會相對較穩。但另外一部分美國人可能擔心,國民黨政府會不會堅定地站在美日安保的陣線?兩岸政策會不會淩架在美台關係之上?這一點他們並不是特別有把握。

  中美關係:關鍵在經濟 
       重心在台灣

  記者:在未來的中美關係中,您認為台灣問題會處於甚麼樣的狀態和地位?

  黃介正:北京的說法,從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都講,台灣問題是中美兩國之間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我認為,在未來短期之內,我講的是美國總統投票到下一任總統就職之前,中美雙方的問題,可能不完全是以台灣問題為核心,而是相當程度會以兩國貿易、財政金融秩序為主。

  至於人權的部分,我不敢講:如果下一任的總統是民主黨的,人權的含量可能會比布什政府高一些,但我不認為人權問題會成為影響中美兩國關係的一個關鍵因素。

  未來的中美關係,關鍵在經濟,重心在台灣。為甚麼呢?因為台灣問題牽涉到安全戰略。台灣處在上海跟香港的中間,是長三角跟珠三角的一個對角位置,也是中國海軍要出大洋,走向遠海的必經之路。所以,台灣處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戰略地位,美台的軍事關係祗會持續的加強;中國的國防越現代化,美台的軍事關係就會越緊密。

  台灣在跟美國和中國大陸這兩個核子強權交往時,要明修兩岸棧道,暗度台美陳倉。台灣沒有美國,不可能坐下來跟大陸平起平坐進行談判,但是,如果採取跟中國大陸對立對抗的立場,台灣獲得美國支持的力度也會降低。因此,如何在經貿上加強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在安全跟軍事上改善和加強跟美國的合作,是台灣下一屆領導人最要抓緊的幾個基本原則。

  台灣的軍事戰略地位重要

  記者: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會改變傳統的軍事戰略思想?台灣的戰略地位是不是有所改變?

  黃介正:對,中國大陸現在的兵力已經可能投射到台灣以東的位置,中國的核彈可以直接威脅到美國的本土,中國在東南沿海的地地導彈,可以直接威脅到日本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

  但是,這並不表示說台灣不需要國防,台灣尤其在三個方面,對美國來講特別重要,就是所謂的情報、偵查、監視(ISR)。因為台灣剛好在這個地理位置,所以對於美國和日本來講,如果把台灣當作一個前哨的話,絕對是美日一個早期的預警系統。也就是說,今天中國的發展,不論是軍事上面的情報情資,包括中國軍隊的動態,台灣是一個對中國大陸進行偵察跟監視很有利的一個位置。所以,台灣還有一定的戰略地位,而重點在於,台灣跟美國的政治的關係,能不能給這樣一個軍事戰略關係一個營養的環境,讓它可以去發展。

  同樣的,中國大陸也要清楚,如果沒有給台灣足夠的誘因吸引台灣,台灣為了生存,可能會把台灣推到美國的懷抱裡去。這是北京要非常清楚的。

  不擔心兩岸發生沖突
  政權平順移轉最關鍵

  記者:您覺得在最後的選舉階段,會不會發生一些突發的政治事件或意外?從媒體報道的薄瑞光與蕭萬長的對話來看,好像美國對此也有所擔憂?

  黃介正:我個人認為,兩岸的沖突,在未來一段期間,機率相對是比較低的。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藍綠之間的意外不能完全排除。藍綠沖突的引爆點為何?對於我們這些做教授的來講,很難有辦法去想像猜測。

  我覺得,台灣大選結束之後的三月二十三日到五月十九日,是一個很好的觀察點。中國大陸和美國,都應該透過適當有效的方式,跟新的總統當選人陣營接觸,而且要厘清底線,要有所要求。在此期間,陳水扁先生會對公投的結果所代表的意義,要求有完全的解釋權。這個時候,奧運還沒有開始,北京的兩會剛結束,是非常值得觀察的時間點。

  我比較不擔心從現在到三月二十二日,或者是五月二十日以後的事。作為一個政治學者,我比較想觀察的,是三月二十三日到五月十九日。因為這中間兩岸要特別穩住,如何平順的進行政權移轉才是關鍵。

  黃介正小檔案

  黃介正,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諮議,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中心研究員,美國馬裏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兼任副教授,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所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為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中華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2月號,總第12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