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關注:專家學者共議兩岸鄉村發展與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4-09-24 00:12:06


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伍曉軍(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福州9月24日電(記者 李子寧)由閩江學院主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22日在福州舉行。在論壇分組專題討論環節,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就兩岸鄉村的融合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伍曉軍探討了廣東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她指出,廣東與台灣血脈相連,源遠流長,文脈、人脈、商脈水乳交融,延綿不斷。得改革 開放風氣之先和人緣地利與歷史淵源之便,廣東已成為祖國大陸與台灣交流最頻繁、融合最緊密、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廣東作為對台工作大省,向來在黨的對台戰略全局和兩岸交流合作中擔負著特殊重要的責任和使命。2018年來,廣東自覺對標對表習近平關於“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期待要求,依托鄉村振興大戰略,聚集“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時代命題,立足廣東特色,學習借鑒台灣地區“農村再生”建設的成功經驗,開始了探索創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實踐。並在探索中適時調整目標方向,不斷充實完善試驗區建設。2019年6月26日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廣東清遠掛牌成立,之後在湛江、汕尾各掛 牌成立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驗區成為“中央所指、對台所需、廣東所能”的產物。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台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的具體行動。

  伍曉軍表示,未來大陸鄉村振興領域將會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提供更多更大的利好和機遇,廣東正在把握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新機遇,致力於打造共建共享的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更多的台灣同胞投入到大陸鄉村振興建設中,成為大陸鄉村振興的參與者與推動者。隨著台灣農民更多地加入到當地的鄉村振興中來,兩岸同胞在共建共融共贏的過程中,既收穫了經濟利益,也加深了情感,增進了互信認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展現出光明的前景。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陳智明分析了AI在兩岸合作領域中的運用,他表示人工智能通過農業的應用,促進農業生產及經營方式的轉型升級,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在鄉村建設體現在數字鄉村建設,通過提升農民的數字技能,如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等,提高農民獲取信息、網絡營銷、在線辦理業務的能力,推動主動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利用AI賦能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數字共融,彌合數字鴻溝,使群體都能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共享數字紅利,實現社會共融。隨數字化浪潮,鄉村振興的推進離不開數字化、智慧化等現代化治理能力,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不斷與農村經濟、社會、治理等加速融合。智慧農業解決一系列困擾農民的問題,包括增加經濟作物的產量、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及促進經濟效益等。對於兩岸共同面臨的老齡化問題,台灣養老社區的發展經驗可資借鑒,台灣有不少養老社區和設施,在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方面積累經驗,養老照護台灣業者關注點滴細節,傳遞人文關懷。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養老問題廣受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凸顯,借助數字化對農村留守老人實現看護,成為數字鄉村治理面臨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