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台灣會館彰化展出進士專題 連結兩岸
http://www.CRNTT.com   2024-05-22 14:45:10


“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在鹿港公會堂舉辦開幕式。(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彰化5月22日電(記者 方敬為)北京台灣會館與彰化鹿港鎮公所合辦“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今天開幕,該展覽由北京台灣會館提供文獻史料,呈現清代台灣的科舉制度及台籍進士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林正儀受邀開幕引言表示,該展覽是他與策展人陳永芳到北京交流時促成,科舉制度是台灣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盼藉此讓更多人瞭解兩岸文化淵源。

  歷經進京趕考,清代台灣總共出了33位進士,第一位是陳夢球,他是建台南孔廟的陳永華的兒子(康熙33年,1694年),最后一位是汪春源(光緒29年,1903年)。33位進士當中,台南佔了11位,彰化有8位,嘉義有5位。

  “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彰化場,自5月22日起到6月23日止,在鹿港公會堂展出,22日舉辦展覽開幕式,包括鹿港鎮公所文化所所長王廷揚、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林正儀、北京台灣會館代表、策展人陳永芳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地仕紳等共襄盛舉。

  展覽由北京台灣會館提供文獻史料,聚焦於清代兩岸科舉制度歷史脈絡及文化,讓台灣的觀眾瞭解科舉制度在台灣的歷史與發展。

  林正儀為展覽開幕引言表示,清代科舉制度對台灣的影響深遠,為台灣社會培養了大批知識精英,奠定儒學文化在台灣的教育基礎,是台灣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該展覽之所以能在台舉辦,是他與陳永芳到訪北京台灣會館時,發現會館有許多台灣清代的歷史文獻與資料,由於過去科舉要赴京趕考,北京台灣會館正是當年基於方便台灣士子進京趕考而設立,後成為重要活動場所,所以在因緣際會下,將相關文獻史料引入台灣展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