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和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中國開創外交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28:42


 
  中國方略——著眼長遠,運籌帷幄。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一系列外交新倡議新主張為不同國家間如何相處這個宏大命題給出中國答案,贏得各國廣泛贊同和積極響應

  絕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500年前後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時開始,人類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影響深遠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聯繫又相互對抗、相互關注又相互競逐的歷史大幕。此後500年,從航海探險到殖民擴張,從工業革命到世界大戰,一代代霸主競相登上歷史舞台,主導著一場場順昌逆亡、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這樣的故事直到21世紀仍未完結,但國際格局已是滄海桑田。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複存在,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經濟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國與國的距離,互聯網則進一步拉平了這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休戚與共的人類,能否找到一條出路,讓腳下的這個地球更加堅實,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這是中國對人類文明走向作出的戰略思考。

  “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這是中國對構建命運共同體這個宏大課題給出的“中國方略”。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國際關係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推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擴大同各方利益匯合點。中國外交內涵更加豐富,格局更加寬廣。

  難忘積雪及膝的莫斯科。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的第一站,中俄兩國元首在克里姆林宮展開長達8個小時的坦誠、務實、投契的會談,就加強中俄全方位戰略協作達成重要共識。此後,習近平同普京一年內又4次會晤。俄方宣布自2013年起25年內逐步實現每年對華供應4600萬噸石油,中俄簽署東線天然氣供氣框架協議,長江中上游地區同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區合作機制正式啟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關係始終在高位運行,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相關領域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熱浪灼人的加利福尼亞。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安納伯格莊園舉行全球矚目的“非正式會晤”,前後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戰略溝通。兩國元首達成“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共識,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推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積極信號。“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從這次歷史性、戰略性、建設性的會晤起步,中美保持高層交往和戰略對話,不斷譜寫中美“跨越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難忘漸入佳境的中歐合作。一年間,多位歐洲領導人先後訪華;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習近平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深入交談,巧喻“牛頓力學三定律”,強調保持合作慣性、提升合作加速度、減少反作用力;中歐雙方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啟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提出2020年中歐貿易規模提升至1萬億美元的目標……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新發展,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21世紀國際關係大棋局中,要打破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對抗衝突的歷史魔咒,今天的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超越零和博弈、集團政治等思維方式,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

  “出好棋,下先手棋。”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中國的一系列外交新倡議新舉措日益引人矚目。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經歷著更加積極的歷史性變化。

  一年多來,經略周邊、開拓周邊,成為中國外交開局和布局的突出重點。黨的十八大後,中央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中國同周邊21個國家開展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級別交往,基本實現高層交往全覆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中國和周邊多個國家的關係得到極大提升。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來自中國的這些構想和倡議得到眾多國家積極響應,地區經濟融合呈現出“多路推進,兩翼齊飛”的進取陣形,一幅更富活力、繁榮互利的周邊外交圖景正徐徐展開。

  一年多來,堅持正確義利觀,習近平代表中國對發展中國家作出鄭重承諾。“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優先,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倡導並身體力行的正確義利觀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弘揚公平正義、增強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鮮明旗幟。從提出“真、實、親、誠”的政策,到倡導建設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再到訪問東南亞、中東歐、中亞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中國以行動踐行不變的理念: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

  一年多來,中國宣示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也劃定維護國家利益的原則明確底線。上任僅兩個多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向國際社會發出清晰而堅定的信號:“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鮮明的中國方略、開放的中國胸懷、堅定的中國態度,2013年,中國以最大的誠意擁抱世界,世界也以最大的熱情關注中國。

  在全球媒體的聚光燈下,中國成為持續閃亮的焦點。從首訪國家“路線圖”,分析中國領導人的“世界觀”,由中非“友誼和傳承之旅”,把脈中國外交新動向;在中美會晤對話中感受“中國與日俱增的全球大國意識”,或者就首次集中訪問中亞四國剖析“中國外交新思維”……第一時間迅速密集的報道,連篇累牘條分縷析的評論,這一年的世界,記錄下一個新興大國充滿活力的卓然風采,見證了社會主義中國開放包容的自信力量。

  這真是令人感慨的歷史性變化。自鴉片戰爭以來,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始終以落後者的命運位居世界的邊緣。新中國60多年風雨兼程的偉大歷程,改革開放30多年追趕時代的不懈努力,一個發展中的東方古國用幾十年走過了別人兩三百年的路。國際地位的變化,國家實力的增強,讓“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有了更雄厚的底氣、更堅實的土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