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報》一篇報道挖出了“獨家”:多個國家都在爭辦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但中國卻是最終的選擇。這一選擇是在徵詢二十國集團成員廣泛意見後達成的,這些成員都將中國作為自己的選擇。
主辦權的背後,是世界對中國的信心。
從“一帶一路”應者雲集,到亞洲安全觀廣受贊譽;從大國關係、周邊關係的戰略擘畫,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共鳴……國際上諸多媒體一再以這樣的詞句定義:“不一樣的中國”。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中國再一次引領話題。
“互聯互通”,從北京到布里斯班,一脈相承。“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得到與會領導人積極響應,他們高度評價中國提出的開放理念和舉措,一致認為具有普遍示範作用。
“開放型經濟”,從北京到布里斯班,相得益彰。在中國協調推動下,會議通過並發表聯合公報,充分反映了中方的立場和主張。
有人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是姊妹篇;也有媒體形容,它們是一台大戲的兩個舞台。
習近平主席言簡意賅:“它們互補、契合,相互促進。”
中國,不只是融入世界、適應世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世界。習近平主席的每一次國際舞台亮相,世界都會從字裡行間把脈中國走向。
澳大利亞演講,會場內,政要濟濟一堂;會場外,全球媒體正播報。
“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發展起來了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國際社會眾說紛紜。有的對中國充分肯定,有的對中國充滿信心,有的對中國憂心忡忡,有的則總是看不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