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薛力:“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外交調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01:11:09


 
  此外,調動與凝聚全球華人的經濟力量大概也是一個考慮。全世界有多少華人華僑?目前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也不可能有。原因有幾個:中國政府定義的華人華僑其他國家未必接受;一些國家對華人進行同化政策,鼓勵華人華僑與當地人通婚,入籍乃至使用當地名字;對於華人與其他族裔通婚後所生後代,哪些可以列入華人,也沒有定義;一些國家在進行人口統計時並沒有把華人華僑單獨列為一類;許多人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在人口統計時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華人華僑身份。因此,即使是國務院僑辦也難以獲得準確的數據,最接近的數據來自2008年國僑辦委托廈門大學莊國土教授進行的課題研究,結果是,大約73%的華人華僑生活在東南亞國家,數量比較多的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海外華人華僑總體數量大致有5千萬,其中近1千萬是近三十年出去的,叫做新移民或新華僑,主要分布在歐美等地。

  無論怎麼說,華僑在海外的力量是非常大,特別是東南亞。新加坡就不用說了,華人占到人口的75%左右。泰國也比較有特色,一個是它從來沒有成為殖民地,一直保持了政治獨立。另外一個是它奉行的同化政策很成功,華人與當地人通婚很普遍,加上華人重視教育、善於經商等特征,使得現在的泰國精英具有華人血統成為普遍現象。在印尼和菲律賓,華人人口比例雖然不高,但對於所在國的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力,許多富豪都是華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吸引的外資有相當部分來自華人華僑。如何進一步發揮這些人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這些人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落實一帶一路政策的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的動因與導致的外交政策調整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推出一個大戰略是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結果。經濟實力是國力的基礎,因此,我們首先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的經濟效果。接下來談談中國推出這一戰略的非經濟原因,以及這一戰略推出後會導致哪些外交政策的調整。
  
  作為崛起的大國,身份與利益的調整乃至重構是普遍現象。新一屆中國政府推出一帶一路戰略,表明中國的身份與認同發生了變化。地理上,從“東亞國家”調整為“亞洲中心國家”與“歐亞大陸東端大國”。利益追求上,本屆政府的使命是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即把中國從“有全球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建設成為“綜合性的全球大國”。

  過去三十多年裡,中國外交的一大特征是“向東看”:近看韓國到日本,遠看太平洋那一側的美國,再看大西洋東側的歐洲。這是主線。副線是東南亞國家,也包括台灣、香港等地區。再加上“輔線”大洋洲、非洲與拉美。而基本上“忽略”了“向西看”。這客觀上是把自己當作東亞國家了。現在則意識到,不對啊,自己一直是華夷秩序下的中心國家,地理上也天然地位於亞洲中心,而且,就歐亞大陸而言,無疑是位於其東端的巨型國家。那麼,外交上怎麼能僅僅向東看呢?還有必要朝北看、朝西看、朝南看。這才是中央國家應有的外教之道嘛。而且,向這幾個方向發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