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50後作家遭遇80後批評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10:37:08


 
  以藝術之假寫歷史之真 楊慶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目前,評論界對閻連科的爭論特別集中於一種當下性,即,他寫作的內容和題材與中國現實政治之間的一種奇怪的對峙關係,以至於媒體誇大其詞地宣傳閻連科是中國遭禁最多的作家。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政治一直是文學的核心內驅力,在一些投機取巧的作家那裡,政治甚至變成了文學的春藥。但就閻連科的寫作意識和寫作姿態而言,政治固然是理解閻連科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是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判斷卻過於簡單化或者二元化,簡單到我們認為只有政治正確或者政治不正確,比如西方的漢學家可能認為閻連科批評了中國的體制,所以政治正確,而我們的批評家可能認為這種批評不符合實際,所以政治不正確,這特別像是一個意識形態的二元對立論。

  當我們局限在政治正確和政治不正確的二元邏輯中,我們已經是在把“意識形態”灌輸給我們的觀
念,我們不知不覺地成了我們要反對的東西——同時也是閻連科批判的東西。因為只有在意識形態中,政治才有正確和不正確,歷史才有正確和不正確,現實也才有正確和不正確。而閻連科的寫作,恰好是要顛覆這種“正確/不正確”、“真/偽”普遍化的陳述。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要從精神和美學的內裡去理解閻連科寫作的政治學。

  看閻連科近些年的作品,我們會發現,歷史和現實在這裡是同構的:歷史就是現實,現實就是歷史。我們經常談論的“歷史”可以分幾個層次:一是指在過去某個時刻“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二是歷史的敘述,主要通過教科書和大眾媒體進行傳播,這是一種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歷史;第三是對於這一敘述的再敘述,文學敘述基本上屬於這個層面。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革命歷史小說和上世紀90年代的所謂新歷史主義小說,其本質上都是對於意識形態化歷史的再敘述,不管其是認同還是反對。閻連科的寫作往往被認為是上世紀90年代新歷史主義寫作的一部分。但我認為閻連科突破了這種框架,他試圖用中國的卡夫卡式的方式努力回到歷史的第一個層面,即對“真實發生過的歷史”進行解構,也就是直接從根部著手,以藝術之“假”(寓言)來書寫歷史之“真”。於是,“真”變成了“假”。以真來寫真,這是新聞,是紀實,是非虛構;而以“假”來寫“真”,這才是小說,是藝術,是偉大的文學道統。

  神實主義的血管裡仍是現實主義 饒翔(青年評論家)

  閻連科提出“神實主義”是因為,在他看來,中國當代文學的實踐已經溢出了既有文學觀念的解釋範圍;現實與寫作的關係,現實背後的真實要求,當下中國呈現出來的邏輯,這些都需要新的解釋範式。

  “神實主義”的定義是:在創作中摒棄固有真實生活的表面邏輯關係,去探求一種“不存在”的真實,看不見的真實,被真實掩蓋的真實。

  其中包括幾個要素:追求——看不見的真實,所謂“內真實”與“靈魂真實”;遵循——事物內部的邏輯,所謂“內因果”;技術——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如想象、寓言、神話、傳說、夢境、幻想、魔變、移植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