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山西翼城縣二胎試點28年:生育率未升反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2 11:56:17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山西省翼城縣王莊鄉北冶村,儘管婆婆胡萬芝十分不滿,30歲的杜曉偉和29歲的丈夫徐兵,還是從副鄉長王永亮手裡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他們的女兒今年兩歲,他們決定不再生二胎。

  《新京報》報道,杜曉偉夫婦除了享受60周歲前每人每月50元的獨生子女獎勵金外,等女兒10歲的時候,按照《山西省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兩人還將享受“退二孩指標獨生子女父母一次性不少於5000元的獎勵”。

  當各地在為是否放開生育政策半遮半掩地爭論時,翼城,這個晉南的農業縣,已經進入“二胎”試點第28個年頭。

  早在1985年7月,全國計劃生育最為嚴峻的時代,人口專家梁中堂在翼城力推“晚婚晚育加間隔”的二胎試點,要求已婚女性不早於24周歲生育第一胎,30周歲後可生育第二胎。這一建議獲得中央領導支持。

  如今,28年過去了,原翼城縣計生委主任馮才山介紹,這個能生二胎的縣,人口並沒急劇增長,反倒生育率下降,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只生一個與偷生

  上世紀80年代前期,雖然用了高壓手段,但超生情況難遏制。翼城平均每對夫婦生育數量沒低於過2.2個。

  今年67歲的孫學武從事了一輩子計生工作。他記得大約1980年,鄉裡讓他擔任村計劃生育管理員。

  孫學武的任務繁瑣細致。在1000多人的北冶村,他要掌握全村15歲到49歲育齡婦女的“三情”(經情、環情、孕情),家裡墻上貼滿名字和經期表,“誰家的老婆、姑娘,哪天來月經,誰家月經不規律,誰家還沒上環,誰家懷孕了,都要了如指掌。隔三差五向上匯報。”

  彼時,整個翼城縣從城市到農村,嚴格執行一胎政策。

  1980年9月,《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到,“為了爭取在本世紀末把我國人口總數控制在十二億以內,國務院已經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孫學武回憶,從1980年到1985年,在最為嚴厲的時期,為防止未婚先孕甚至先給婦女上節育環,到領結婚證時再取掉。

  “催糧催款,刮宮流產。”王莊鄉主管計生工作的副鄉長王永亮介紹,彼時計生幾乎成了鄉政府工作的全部。
  
  一旦發現誰家懷孕要超生了,一個由計生委、派出所、醫院、鎮長、村支書等超過20人組成的工作組,就會趕到。

  “按規定是罰款。但當時農民也沒錢,工作組就把家裡最值錢的黃牛、大衣櫃、縫紉機抬到鄉政府。只要肯把孩子打掉,東西立馬歸還。”王永亮說。

  原翼城縣計生委主任馮才山回憶,當時縣長的女兒生一胎後又懷孕,時任副縣長王莉找到縣長,要縣長帶個好頭,否則她只能辭職。縣長的女兒做引產手術,曾在翼城引起轟動。

  馮才山當時在隆化鎮做鎮長。他發現,雖然用了高壓手段,但生育率並未降下來,超生情況難遏制。他回憶,當時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對夫婦生育數量沒低於過2.2個,只生一個孩子的育齡婦女只有一半。

  馮才山分析,當時農民以種地為生,若生一個女兒,挑水耕地都幹不了,肯定偷著生,“其實我們也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