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大燕京學堂之爭背後:學生要求勿轟北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11:16:07


 
  學校召開溝通會前,師生們整理出幾百頁的相關資料,並發出維持會場秩序的號召……每一個行為都微不足道,但民意的力量正是通過這些理性的行為才得以匯聚。

  北大一位經常登錄校園BBS的老師說,他曾經以為學生們只願關心雞毛蒜皮的小事,直到此時才發現,“北大的學生是有希望的”。

  當然,校方也表示出寬容、兼聽的姿態。從不公布項目的傲慢,到反對聲日漸強烈時頻繁地召開溝通會,直至原定計劃的最終更改。一個有效溝通機制的搭建,使得這場圍繞著靜園草坪的拉鋸戰,最終避免了損害公信力也喪失民心這樣兩敗俱傷的結果。

  在言論最激烈的時刻,校方用足夠的誠意,聆聽了師生的意見。7月9日的溝通會上,北大校長、常務副校長、黨委副書記、基建部負責人等校領導悉數到場。校長王恩哥“一切都是可商量的,但是一定要經過多方面的論證與研究”的表態,副校長“不會動靜園的一草一木,只是對靜園六院的內部進行修繕”的承諾,無論如何都是對於師生積極參與的一次暖心的回應。

  不可否認,理性的討論中也有刺耳的雜音。有人網上謾罵持反對立場的本校教授為“跳梁小丑”,斥責學生“腦子裡是糞水”,但這場罵戰兩天就息鼓了。師生、校方一致表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簡單地說,最尖銳的批評也可以溫和地表達。罵人的請轉身,理性之門洞開。

  最終,校方決定,被更改的不只是校舍的計劃,學堂學生的學習年限,也從之前頗受爭議的一年,改為了“擬為一到三年”。

  但是,一片歡呼聲中仍能聽到疑慮的聲音。比如“中國學”如何定位?大學如何國際化?燕京學堂應不應該建?這些問題是否還有討論的機會,尚無定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