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藝術教育功利色彩難消除 父母期待成主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11:23:21


 
  錦標主義和培訓市場在推波助瀾

  事實上,把藝術教育推進功利大潮的力量不僅僅來自升學指揮棒。

  寒假期末考試前,北京四年級小學生小武剛參加完他們學校所在區縣的學校藝術社團匯演,那段時間他們幾乎每天放學都要進行訓練,周末也要到少年宮繼續訓練,演出時小武的嗓子已經充血。

  這些年,錦標主義在中小學越發嚴重,很多學校的藝術團體不再擔負普及藝術教育的使命,而是傾盡全力參加各種比賽,為了在比賽中獲獎,藝術團招生和訓練都非常嚴格。

  陳女士的女兒去年成為北京一所名校的一年級小學生,開學不久,學校的一些藝術團開始招新。小姑娘從小喜歡跳舞,就去舞蹈團報名,結果沒被錄上。“後來我們才知道,能進藝術團的都是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水平很高。”陳女士說。

  另一位成功把孩子送入名校的家長也說,“來之前就知道這所學校的樂團很著名,覺得孩子在這裡能受到不錯的藝術熏陶,現在發現,學校的優質藝術教育只有少數孩子能享受到,跟大多數孩子基本無關。”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對錦標主義表示過憂慮,在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教育科研論文報告會上,他曾這樣說:“參加本屆展演的隊伍都表現出了很高的水平。但他們表演越出色,反而越讓我擔心。我擔心的是有限的藝術教育資源會不會被參加展演的孩子無意中過多占有,使其他孩子無法享受到本應有的藝術教育。”

  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周蔭昌也坦言:“參賽樂團為了得到高分獲得好名次,選擇的作品難度越來越大。事實上,一些高難度的曲子並不太適合中學生演奏,反而會使學生們疲於應付技術上的挑戰,從而感受不到作品的美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