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慶: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09:41:18


重慶(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科學劃分五大功能區推動全市一體化發展、出台差異化政績考核和生態環保制度、實行生態環保市場化改革……近年來,重慶市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據新華社報道,重慶市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和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長期以來,重慶經濟持續發展,但各區縣功能定位不清晰,產業同質化、惡性競爭、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等問題凸顯。為促進全市聯動發展,2013年9月召開的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提出建設五大功能區的規劃,即:主城5區內環以內的區域為都市功能核心區,主城9區除都市功能核心區以外的區域為都市功能拓展區,主城周邊涪陵、長壽、江津等12區縣為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11個區縣、渝東南6個區縣分別為生態涵養發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推動了重慶市各區縣差異化發展,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合理的空間格局保障。”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說。

  2014年11月,重慶市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更加突出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嚴格落實“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更多發展特色農業、生態產業;新增工業項目更多向城市發展新區布局,現代服務業更多向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聚集,在發揮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也承擔起生態環保責任。各區域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嚴守耕地、林地和森林面積三個生態保護紅線。

  工業重鎮涪陵區開始“壯士斷腕”:對一家沿長江的大型污染企業將進行環保搬遷;今後在招商中進一步提高環保門檻,提出“招商引資要環境不唯產值”。區長李洪義說:“重慶的生態文明建設遵循了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倒逼基層提高產業層次。”璧山區近年關停污染企業400多家,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台資和沿海企業入駐,GDP不降反升。區委書記吳道藩感觸頗深:“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更高質量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