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莫愁湖愁了!江南第一名湖變成“洗腳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2 14:34:54


南京明城墻局部。
 
  《經濟半小時》記者隨後再次聯繫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負責人,希望看到有關長幹門立項、審批、修建等具體材料,但記者得到的答覆是,長幹門是2008年修建的,這幾年因為機構改革,單位合併了幾次,很難找到長幹門修建的立項、審批材料。那些了解情況的人要麼退休,要麼去別的地方了。

  老城區保護成難題 “保老城 建新城”如何協調

  南京一共有2400多處文物保護,此外還有1000多處尚未核定為文保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怎麼做好這些文物古跡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經濟半小時》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捕廳路最出名的古建築,當屬甘熙宅第,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與明孝陵、明城墻並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記者在現場看到,就是這樣一個國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竟然存在很大消防隱患,圍墻外面竟然沒有預留消防通道。

  原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薛冰:就是文物局一再提醒他們,要留下(消防)防火通道,開發商寸土不讓,一直把建築建到甘熙故居圍(墻)上。就一點不肯讓。

  南京城建藝術文化街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元:這個裡面還是有一些,存在一定的矛盾。

  而在一些專家學者看來,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應該是減少人為地干預。薛冰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規劃管市長還是市長管規劃就是一個矛盾,這也是需要用法制來確立的。薛冰告訴記者,他也親眼見證了一些南京文物保護成功的典型例子。

  記者劉朝輝:這是1936年建造的民國建築,叫美大紙行。幾年前在改造拆遷的時候,這棟樓差點被拆掉,那麼它是如何被保護下來的?又是如何修舊如舊的呢?

  薛冰:2009年的時候,它從這邊改造的時候,要去蓋別墅的,那麼國務院調查組來的時候,這個建築就留下來。留下來以後,然後就做了維修,這個玻璃是後來加的呀,這個都是《文物保護法》上面有規定的,就是新造的部分,一定要區別於原有的部分。

  而南京明城墻管理部門,對墻體的維護修繕,周邊環境的整治方面也有很多突破。

  記者劉朝輝:這裡是南京的明城墻,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墻。幾年前城墻兩邊還是一些棚戶區,環境很差,而且分管的部門有六、七家單位,各管一塊,那麼它們是如何平衡文物保護和規劃利用的呢?具體又是如何做的呢?

  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專職副書記曹方卿:過去我們城墻是分段分片管理的,沒有統一管理。這一次城墻統一管理了以後,我們對25公里,現存的城墻進行了物理上的監測,在整個城墻段落,設置了500多個監控探頭,一個月左右出一期數據,來進行針對城墻的維護或者修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