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毒殺兔唇男嬰折射優生優育心態畸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4 11:29:31


 
  可揆諸當下,因孩子患兔唇類先天性疾病其家庭就將其遺棄的現象,已是屢遭曝光。像今年5月,廣西田東就被曝出有男嬰因兔唇被埋於荒野亂墳堆下八天八夜,幸虧意外被發現並奇跡般生還。而有棄嬰島也統計,被棄嬰兒大多患有先天性疾病。

  這種現象,值得反思:得看到,很多家庭對這類疾病缺乏清晰認識,比如兔唇,以為唇裂患兒經過手術嘴唇也不美觀,影響個人的顔值與成長;有些人還片面認為,唇裂孩子可能會攜帶一些看不見的疾病。其次,優生優育心態畸變也是個問題,“不要輸在起跑線”觀念下,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先天條件,對其細微缺陷都可能放大成重大問題。這些觀念,亟需在現代生育觀與醫學知識的洗禮下進行矯枉。

  在國家層面,要給家長們普及對兒童先天疾病的認知,也要完善兒童健康輔助護理和救助體系。現實中,一些家庭面對病患兒童常年不離不棄,最後卻耗得全家勞累、孩子痛苦,甚至出現慈母溺殺腦癱兒的悲劇。就此看,政府在對先天疾病患兒的救助中不該缺位,甚至應牽頭髮動幫扶。

  無論如何,一個年僅2天的生命斷送於親人手下,這就如一道被豁開的社會傷口。而這又並非孤例。因而,對所有家庭而言,都應在相關救助體系循序完善的過程中,懂得建立正常的育兒觀念,恪守不輕易遺棄的倫理底線。而至於國家和社會,也該重視隱匿於後的問題——既要將敬畏生命更深地嵌入親情倫理脈絡中,也以制度兜底打消一些家庭的後顧之憂。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