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13:25:00


這是習近平同大家一起給剛栽下的樹苗澆水。
 
  綠色關係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也孕育著世界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不論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需要各國以對人類共同負責和人類間相互包容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贏的宗旨,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引領綠色產業、綠色城市和綠色消費的發展,實現各國綠色發展,攜手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2014年6月23日至27日,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為推動世界在生態保護共識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次會議第一次把環境問題與和平、安全、財政、衛生和貿易等挑戰置於同等地位,把環境問題上升到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來推進。2014年5月8日在天津召開的APEC綠色發展高層圓桌會,以“促進亞太地區綠色發展與綠色轉型”為主題,就促進綠色發展、加強綠色供應鏈領域合作達成共識,會議通過了《APEC綠色發展高層圓桌會宣言》。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全球195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巴黎協定》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表明通過氣候行動打造綠色未來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選擇。習近平指出:“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

  二、綠化國土、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植樹造林,恢復生態。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習近平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為了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身體力行,不管工作多麼忙碌,他每年堅持在清明節前後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十八大以來,他分別於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參加了義務植樹。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同時加大人工造林力度,保護好每一片綠色。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宣傳新發展理念,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

  中國加快推進國土綠化,通過持續大規模開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大大增加了森林碳匯。“十二五”期間,全國共完成造林4.5億畝、森林撫育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據測算,退耕還林工程已造林成林後林分蓄積量將達13億立方米,能固定二氧化碳近10億噸,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履行中國政府對世界的承諾做出了重大貢獻。退耕還林工程已成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認真履行大國責任的標誌性工程。中國從1979年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至今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人工林面積現在有近10億畝,占世界50%以上,成為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2015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覆蓋率呈上升趨勢,2003年以來全球植被總碳儲量增加了約40億噸。研究小組成員稱,這是由一系列環境和經濟因素綜合導致的,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多年持續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研究表明,澳洲、非洲、南美洲平原地區的植被覆蓋增加是由於降雨量增大;俄羅斯等前蘇聯國家的植被覆蓋增加是源於廢棄農場上的植被再生長。然而,有學者表示,依靠降雨量增加的植被面積是不穩定的,一旦平原地區遭遇較長的乾旱期,這種情況很快就會被逆轉。而中國是唯一一個主動通過植樹造林運動,增加植被覆蓋率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