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舌尖2”切糕成亮點 可能帶火新疆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11:19:37


 
  “切糕”成亮點

  市民被做法打動,或帶火新疆遊

  《時節》播出後,新疆吐魯番的葡萄讓不少市民幾乎要饞得“舔屏幕”,“一想到新疆的甜葡萄,我就覺得口水直掉,而且是第一次了解到,葡萄幹是掛在屋子裡自然風幹的,片子裡新疆的天空也非常藍,夜晚的星星非常閃亮,看得我好羨慕。”80後“舌尖”粉絲小王介紹。

  “115攝氏度下熬煮4小時,90公斤葡萄汁濃縮成30公斤糖漿。烘烤後的核桃仁,焦香酥脆。拌勻的瑪仁糖,趁熱切好。在中國其他地區,這種食物被稱為切糕。它不僅是最具西域風情的甜點,也是當地人重要的熱量來源。”《時節》介紹後,不少本地網友表示“深深地被切糕震撼了”,“葡萄汁熬制的糖漿本身就有損耗,核桃仁也很貴,這麼做出來的切糕,賣得貴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覺得《時節》裡雖然沒有再用故事煽情,端出的菜肴也多是當地人的家常做法,但我看完就特別想要親自到每個地方都跑一跑,尤其是新疆。”市民黃女士介紹,切糕的做法打動了她,也激起她想要去各地旅遊觀光見識風土人情的念頭。

  前不久,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帶動了民宿的旅遊,“《時節》播出後,或許新疆遊、東北游等線路會引起市民們的出游興致。”一位從事旅遊行業的蔣先生介紹,這種樸實民風的展示比很多景點帶來的樂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將來有相應的線路火爆,我想也是可能的。”

  編導拍攝靠天吃飯

  與時間賽跑,千島湖洄游兩次沒拍成

  “舌尖”播出後,拍攝手法一直備受爭議。“這集的亮點是攝影,水下攝影,延時攝影,還有慢鏡頭和運動鏡頭,給我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看美食。”網友“@清韵Sissi”評論道。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中國人講究按時令吃食物,而不同的食物也在不同的時令產生。《時節》中講述了包括雷笋、雁來蕈等時令菜,“比如,雷笋就是應雷而生;雁來蕈,是每年8月大雁歸來的時候產生的;還有野菜,其實野菜是人們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豐富餐桌的一道美味。”導演胡博介紹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