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自遠 |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2017年,中國將按計劃在海南文昌發射“嫦娥五號”!“嫦娥五號”軟著陸月球後將用自動取樣器采集月壤和岩石樣品,放到返回艙裡面返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10月28日在成都理工大學校慶60周年學術專場報告會上透露。歐陽自遠還說,作為中國首個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將主要在著陸區開展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
在28日下午題為《中國的探月夢》的學術報告會上,歐陽自遠院士從各國神話中的月亮傳說談起,圖文並茂地向成都理工大學師生們展示了月球的起源、現狀以及演化過程,他指出,關於月球的起源,目前國際公認的是大碰撞學說。碰撞的證據來自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月球岩石,其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組成比例與地球的地幔幾乎完全一樣。
歐陽自遠還結合“嫦娥一號”的探測成果、“嫦娥二號”的使命與拓展試驗、“嫦娥三號”及嫦娥工程的後續發展介紹了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他介紹,“嫦娥五號”作為中國首個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總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他表示,隨著探月工程的進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持續開展太陽系探測的能力,將在未來以火星探測為切入點,對火星開展全面系統的探測,評價改造火星成為人類第二個栖息地的可能性與實施步驟。同時,我國還制訂了開展金星、太陽、小行星、木星系統與木衛二等天體的探測目標、方式、技術方案與路線圖。
歐陽自遠院士遺憾地表示,自己作為地質學家沒有機會親自登月安放一台地震儀器監測數據,但他希望在場大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到中國的探月工程中來,多提創新性問題,多設計創新性實驗,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讓科學造福全人類。
(來源:《四川成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