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農民解決治沙漠難題 受邀參加聯合國學術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4 11:35:49


 
  對婁志平而言這是一個下馬威,但他不想再回頭。

  農民解決了沙漠治理的一個難題

  婁志平一年去沙坡頭兩次,選擇在風沙最大的春季和秋季,每次去少則20天,多則兩個月,觀察沙子和沙丘移動的規律,思考設計治沙方式。在一次一次試驗失敗後,2008年,婁志平設計出了“八字形網籠沙障”,並提出了“治理沙漠關鍵是固定流動沙丘”“流動沙丘頂部攔沙”等理論,這在當時的治沙領域是一個創新,在中國首屆沙產業高峰論壇中,專門收錄了他的《串聯式捕沙網籠攔沙壩攔截流動沙漠的原理和效果》論文。這對於一個農民而言,能躋身這樣的“學術殿堂”無疑是個神話。

  據介紹,“八字形網籠沙障”由兩個網籠片組合而成,相互緊靠,底邊分開構成八字形,沿著沙丘頂部安置,攔截被大風吹起的沙子。但八字形網籠沙障的弊端很快顯示出來,如果風力再大一些,會掀翻網籠片,攔沙效果大打折扣。

  防沙沒有取得最佳效果,婁志平決心進行改進,一定要研製出更有效的防沙設施。

  又經過無數次的風洞試驗,經歷了無數次失敗,2013年,婁志平的“懸袋網沙障”問世。“‘懸袋網沙障’的上部是高於沙漠地標的八字形網籠,下部是埋嵌在沙漠中裝滿了沙的袋底,這種像懸掛著的袋子,無論多大的風都不會被吹到,達到徹底控制流沙的目的。”婁志平說,利用該技術他分別在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青藏鐵路等地建了阻沙壩固沙樣板工程,攔沙效果都十分出色。目前該項發明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

  2015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對婁志平的發明進行技術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發明具有創新性,在工程固沙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3月,青海省科技廳向婁志平頒發科學技術成果書,對高立式懸袋網沙障以及另一個發明U形固沙網技術進行肯定。

  準備在聯合國會議上推介自己的技術

  婁志平現在已是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理事、內蒙古沙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在治沙界已小有名氣。但他坦言,雖然他的治沙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也在中國西北三分之二的沙漠建了樣板工程,都獲得成功,但自己畢竟是農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許多場合仍然人微言輕,影響了推介力度和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