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症女獲母親捐腎相救手術時大喊不要移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8 09:40:33


 
  小施

  “術前自閉,媽媽陪我坐一夜”

  小施今年28歲,他一直緊握媽媽的手,哽咽著訴說自己的故事。2012年11月8日,醫生給小施和他媽媽做了腎移植手術。

  “父親時常告訴我,上帝為我關上一扇門,也會為我打開一扇窗。而那扇打開的窗就是我的母親。”當時,病重的小施整夜無法入睡,母親便陪著他枯坐一夜。一天,母親突然告訴小施,要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他,小施不肯。“媽媽說,孩子,我給了你第一次生命,也會給你重生的機會。”術後的第5天,小施出現了急性排斥反應,他感到了恐懼。“媽媽忍著術後的疼痛來病房安慰我。”母親的關切眼神讓小施至今提起來仍淚如泉湧。現在,他和病友正為成立腎移植幫扶基金會而奔走。

  專家:

  活體器官移植

  風險不容忽視

  根據衛生部規定,活體器官移植僅限直系親屬之間。“去年我們做了300多例腎移植手術,156例是活體捐獻,占40%左右。”中山一院副院長何曉順教授表示,亞洲國家活體腎移植占90%。41年來,該院開展腎移植4000餘例,其中親屬活體供腎385例,公民捐獻腎移植264例。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別達到95%、90%以上,術後10年的存活率也高達90%,而美國腎移植病人10年存活率為80%。

  “活體器官風險還是不可忽視的。”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長希教授說,誰也不能保證供腎者僅存的腎會不會出現病變,如得了結石或出現腫瘤等情況。他指出,接受腎移植手術的病友最好手術三個月以後再工作,術後要定期隨訪,3年之後藥量基本可以控制在小範圍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