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五旬大媽從31樓墜亡 曾抱怨帶小孩壓力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09:45:21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昨日上午10時許,南山區一名50多歲的女士從小區31層高樓樓頂墜下身亡。南山區警方通報為自殺。據家屬反映,女士隨女兒和外孫住在一起,阿婆生前患有抑鬱症。而有小區鄰居透露這位外婆曾抱怨帶小孩壓力過大。  

  鄰居印象:她比較內向

  昨日上午11點,南都記者來到現場。據目擊者稱,墜下的阿姨就落在崗亭前200米左右處,“就聽到很大的一聲,突然掉下來。”

  據小區一位楊阿姨說認識死者,50多歲,來自東北,跟女兒住一起,帶一個外孫和一個外孫女。“好像還有一個女兒在福田。”在楊阿婆眼裡,這位阿姨比較內向,說話也有點不正常。有一次在樓頂晾衣服時碰上了,向她抱怨自己做了7年外婆,帶了7年小孩,“早晚得死”。小區內不少其他帶小孩的阿姨描述都和楊阿姨類似。

  衍生問題:帶孩子的老人容易孤獨

  “年輕從上班賺錢,老人在家帶孩子”的模式很普遍。昨日,記者隨機在寶安區多個小區走訪,差不多70%的家庭選擇讓老人帶小孩。西鄉街道一名社工告訴記者:“請保姆或送托兒機構,一來不放心,二來費用高,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條件。”

  金港華庭小區的吳阿婆深有體會。她是河南人,來深圳幫兒子帶小孩已有3年了。剛開始和兒媳相處得還好,但漸漸育兒觀念的衝突就出來了。吳阿婆說“我在老家多好,有時真想回去。”

  記者了解到,除了觀念衝突讓老人不快,更顯著的問題是老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圈子狹窄,會不適應。根據記者走訪調查,約6成以上的老人在來深圳後,只會與同鄉或親戚交流。而子女忙於上班,很少有機會和老人交流,“這就導致了老人的孤獨。”西鄉的一名社工說。

  專家建言:子女多體諒 朋友要多交

  心理專家葉偉澤博士也有類似的觀察。他表示,不少老人來深圳帶小孩,“首先是環境落差,在老家很多朋友,而來了深圳後,接觸的人少了,生活圈子突然縮小了,老人們感覺到孤獨。第二,年輕一代與老人間存在一些觀念的衝突,老人們不喜歡表達,所以這些負面的情緒得不到宣洩,會有失落感,自尊心受到傷害。”

  而針對這些問題,老人和子女們該如何化解呢?葉博士告訴記者,作為年輕一代的子女要多包容老人,減輕老人內心的壓力,“現在很多子女只關心孩子的成長,反而忽略了老人的心理健康,很多身體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疾病演化過來的。”

  同時,葉博士也鼓勵老人們去尋找更多元的朋友,發掘更豐富的生活,“可以去跳跳舞啊,或者約幾個老年人打打牌、下下棋。”

  (來源:《南方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