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學生學霸社交障礙:從成績中尋求心理平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5 16:42:20


 
  不和同伴社交也可以“吃得開”

  中午在食堂吃飯,大概是學業繁重的中學生唯一有機會閑聊的時間。儘管這30分鐘之內,1000多名學生要完成下樓、排隊、吃飯、回教室等一系列事情。

  在這難得的喘息中,一個“普通學生”發現:“我們會聊一些好玩的,明星八卦什麼的;他們(學霸)在說學習經驗,我們插不進去,也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圈子,像一個‘學習的利益團體’,有時候談的東西很高級——我們還在刷題,他們在說不能光刷題,要有自己的‘體系’。”

  還有些學霸自認為每天都在與同學交流,並不存在社交障礙。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交流只局限在學業問題上。一方面,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除非有人問我問題”,另一方面,其他同學覺得很難融入,“跟他們在一起總會有心理壓力,除了問問題,不知道說什麼”,“感覺很有距離感,就像不在同一個世界”。

  汪冰說,必須承認有一些孩子比同齡人早熟,有的人之所以成為學霸,的確是因為早慧,學習上領悟也更快,“既然能聊世界和平問題,就不願意聊明星娛樂八卦”。這類學霸其實是在找適合自己深度的話題,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那就在書本中尋找。

  不過,汪冰提醒,有些孩子也可能是從小被教育,對“有用”“沒用”特別在意。“在父母的教育觀念裡,孩子關注瑣碎生活就是在浪費時間,不如去做兩道題。漸漸地,孩子就會覺得深奧的東西才是有意義的,放鬆是無意義的。他們不知道,其實浪費生命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學生不和同伴社交是可以“吃得開”的。“你在班裡是第一名,就算不跟同學社交,老師也會跟你社交。而這是在大學和成人社會中不可能出現的。”汪冰說。

  一名中學班主任認為,那些埋頭苦讀的學生,學習自覺性較高,相對投入時間較多,所以參與的社交活動相對較少,“這是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而“早慧型”學生比較聰明,思維方式與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容易抱團——總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老師都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