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的“最好夏季”和“最糟冬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1 13:20:01


針對霧霾,北京啟動紅色預警。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別再讓“紅色預警”、霧霾籠罩的建築或被遮蔽的太陽欺騙你:總體上看,北京和中國似乎正在反污染戰爭中取得切實進展。

  美國《赫芬頓郵報》1月7日載文《中國正如何贏得反空氣污染戰爭》,文章說,根據保爾森研究所和綠色和平組織分析,2015年北京最致命空氣污染物濃度下降16%,相關數據來自美國駐華大使館。雖然這些改善都發生在去年夏天和初秋,但足以證明自美使館2008年開始公布北京空氣污染數據以來,2015年是中國首都空氣質量最佳的一年。北京市環保局也宣布,該市去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6%。這些改善還得到中國東部更廣泛地區的印證,綠色和平對數據分析後發現,該地區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15%。“伯克利地球”的獨立分析則顯示,2015年4月至11月中國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同比下降8%。

  此類成就應該歸功於中國重工業不景氣導致煤炭需求下降、北京多年來對可再生資源的投資,以及懲治污染者的日益健全的政策。這些變化可能標志著,中國領導人在2014年對污染“宣戰”已初戰告捷。但即便如此,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的空氣仍極有損健康。年均污染程度降低無法阻止極端污染事件發生,去年年底出現的“空氣末日”曾令中國首都陷入混沌。

  北京的空氣質量“過山車”——創紀錄的最好夏季和最糟冬季——發人深思:是什麼導致年底污染扶搖直上?專家認為這與燃煤供暖不無關系,也應歸咎於不利的天氣模式。北京每天的污染程度主要取決於天氣狀況,大風能在數小時內將污濁天空變得碧藍如洗。但其他季節的空氣質量改善并非是有利天氣使然。“伯克利地球”分析員羅德的評估發現,天氣變化無法解釋去年夏季中國空氣質量普遍得到改善。相反,污染改善的源頭似乎是中國工業地帶的結構調整,以及大力貫徹新的環保規定。保爾森研究所的霍夫說,中國政府正發布更多具體規章制度,采取更多綜合措施以限制污染氣體排放,“政府不僅關停規模較小的低效率設施,還在為特定行業的總體產能制訂計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