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之而來的財政壓力顯然就擺在了蘇寧面前,對此蘇寧顯然也不止於只做這個豪門的“還債人”。因此在這輪收購中,各方的談判也頗為艱難,蘇寧只有成為絕對老大後,才能借助足球在歐洲乃至全球的豐富產業布局、擴大品牌影響力,從而使自己的巨額投資沒有白費。
而對於未來,蘇寧的入主將給國米帶來更大的中國市場。儘管國際米蘭不僅是第一個到訪中國的歐洲俱樂部,也是擁有中國球迷最多的意甲球隊,但其對中國市場的開發顯然還沒有到位。對此蘇寧已經表示,伴隨中國元素的注入,中國也將成為國米的第二主場。
企業海外併購背後的國際化圖謀
事實上,中國資本熱捧歐洲足球俱樂部顯然絕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包含著社會、經濟、體育等多方面綜合因素交織而成的必然結果。與前幾年中國企業願意背著別人的牌子走向海外市場不同,眼下中國企業更希望能光明正大的以自己的名稱走進國際市場。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中國品牌還很難直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國外用戶的認可,那麼包括體育、藝術在內的文化領域則成為了一個似乎可以嘗試的載體。而對於歐洲市場而言,足球可以說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品牌載體,尤其對於以男性消費群體為主的電子消費行業來說,算是比較契合的突破口。對於此次蘇寧的收購,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也坦言,“併購國際米蘭是蘇寧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此,不久前成為歐洲杯設立56年以來首個中國贊助商的海信集團,也不回避其正在實施的歐洲市場計劃。海信集團品牌總監朱書琴表示,國產彩電出海不能光靠技術和產品力,肯定還需要在品牌營銷上發力。“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彩電品牌相對還較為陌生,而贊助國際重大體育賽事,則是讓大眾盡快認知品牌並形成好感的捷徑。”她表示,此前體育營銷已經為海信全球市場擴張起到了巨大作用。以2015年為例,海信海外市場品牌費率僅增長0.21個百分點,卻帶來了40.8%的品牌收入增量。根據海信的內部戰略,歐洲杯只是其體育營銷戰略落地的一個項目,其規劃力爭三年內盡快實現“大頭兒在海外”的市場目標,同時在全球市場縮小與國外領先品牌的差距。
中國資本是否做足了準備?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蘇寧在此次收購國米的過程中,印尼富商、之前手握70%國米股份的大股東托希爾一開始並不願意放棄對國米的掌控,僅打算最多向蘇寧集團轉讓20%的股份。但蘇寧顯然不滿足小股東的身份,而是希望併購超過51%的股份,成為國米大股東掌握話語權。“經過蘇寧的極力爭取,托希爾與莫拉蒂最後才同意。當然,他們也認為蘇寧是更合適的買主,有能力幫助國米度過目前遇到的困難期。”有知情人透露。
要做就做大股東,是很多中國資本的擴張心態。但事實上,對於歐洲足球而言,俱樂部老板基本是個贊助角色,而執行管理的是獨立團隊,這與中國企業的傳統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這一點上,中國資本向海外併購球隊時是否已經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非常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