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幾內亞比紹派駐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簡稱中葡論壇)代表馬立文對新華社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一百多年前,一戶來自澳門的家庭跨越重洋來到了位於地球另一端的幾內亞比紹,並帶去了水稻種子和種植技術。從此,水稻在幾內亞比紹扎下根來,成為當地主要農作物,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
一百多年後,中國和幾內亞比紹的農業合作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我們國家的學員今年8月剛來中國參加葡語國家糧食作物培訓班,而這一切始於百年前的澳門。”馬立文感慨道。
百年前的“稻米奇緣”,早已演化成一條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交流的堅實橋梁。
繁忙的“平台” 實在的成果
在澳門新口岸填海區的一座商業大廈的第13層,一出電梯便赫然看到8個莊嚴的國旗柱,中國與7個葡語國家的國旗矗立於此。國旗的背後,是8個國家的商務官員共同工作的地方——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
“這裡的工作節奏非常快,每天要處理很多事務。”莫桑比克派駐中葡論壇代表佛朗西斯卡說。
2003年,由中國政府發起並主辦,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和東帝汶7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的中葡論壇正式成立,而論壇的秘書處則常設於澳門這個與葡語國家結下不解之緣的中國城市。
成立十多年來,秘書處作為中葡論壇的常設機構,不僅成功承辦了四屆部長級會議,而且日複一日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在小城澳門培育著中葡經貿、人文交流的堅實基礎。
“2013年,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澳門參加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期間表示,中央政府支持澳門發揮‘三個中心、一個平台’的作用(即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以及中葡雙語人才、企業合作與交流互動的信息共享平台),這成為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抓手。”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徐迎真說。
據介紹,“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人才信息網站”以信息發布及信息查找功能為主,提供葡語國家食品數據庫、中葡雙語人才及專業服務數據庫、中國及葡語國家的最新會展信息、葡語國家相關的經貿信息及當地營商法規信息等。
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以實體服務櫃台及網上平台提供葡語國家市場和商機信息、商貿顧問咨詢服務、專業配套服務,舉辦葡語國家工作坊等專題活動。中心配有在線商貿數據庫,提供相關地區企業有關商品、服務、投資項目、營商法規等信息。
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主要以網上及實體商品展示方式,為葡語國家食品提供銷售平台。展示的食品項目包括紅酒、罐頭食品、咖啡豆及茶葉、橄欖油、奶製品、調味品等。同時還在內地巡展的“活力澳門推廣周”以及“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展會上推廣葡語國家食品。
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則協助在內地、澳門舉辦葡語國家專題展覽;招攬葡語國家來澳門舉辦經貿會議及展覽活動;組織內地與葡語國家企業互辦展銷活動,相互拓展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