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峰值 會有多少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6 14:10:00


 
  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和結構老化將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必須通過全面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對衝人口紅利減弱的不利影響。

  該負責人稱,《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一是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應用型、高技能、高素質大中專畢業生和技能勞動者,提升新增勞動力質量。二是通過全方位投資人力資本,充分挖掘勞動者工作潛能。開展大齡勞動力人力資本開發行動,提高其就業技能和市場競爭力,避免過早退出就業市場。三是充分發揮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四是樹立全球視野,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國際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有效利用國際人才資源。

  其實,勞動力減少的中國是否告別了人口紅利期,外界對此一直有爭論。《規劃》提出,未來15年我國仍處於人口紅利期。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鴻雁表示,隨著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下降了。而未來我國缺少的更多是有技術的勞動力,這可以通過培訓等來彌補。

  劉鴻雁解釋,人口紅利期是人口學和經濟學結合的概念,即當勞動力的人口站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就是人口紅利期。

  她認為,勞動力帶來人口紅利和一個國家某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世界上有些相對落後的地方,青年人占比非常高,但並沒有帶去“紅利”。

  劉鴻雁認為,老齡人口多,不意味著人口紅利期就沒有了。一些外國學者認為,老齡化可以是“第二次人口紅利期”。由於老年人儲蓄比較多,花費少,儲蓄放在銀行。這些錢放在銀行可以被用來投資和建設。
  
  流動人口

  未來15年2億人從農村移居城鎮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人口城鄉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5年的56.1%,流動人口從2.21億人增加到2.47億人。

  《規劃》指出,未來15年,我國人口流動仍然活躍,人口集聚進一步增強。預計2016-2030年,農村向城鎮累計轉移人口約2億人,轉移勢頭有所減弱,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

  此外,以“璦琿-騰沖線”為界的全國人口分布基本格局保持不變,但人口將持續向沿江、沿海、鐵路沿線地區聚集,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